一百九十八章 想法(2 / 4)

加入书签

然后继续说道:“八郎,朝中有些人议论纷纷,他们说睦王不仅没有前往凤翔迎接圣上的车驾,反而趁机占据了皇城和宫城。

如此行径,恐怕是心怀叵测啊。皇兄那日也曾询问过我,问你究竟意欲何为,为何会有如此举动。故而,皇兄特意派遣我前来询问你,希望你能给我们一个解释。”

李晔在说出这番话时,心中略有犹豫,但是经过一番思索后,他还是决定坦诚相告,将此行的真正目的和盘托出。

李倚听到这里,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僖宗迟迟不肯回京的原因竟然是这样。

按照史书的记载,此时此刻的僖宗理应已经在回京的路途之中了,可如今却仍未见其身影,想必是对自己心存疑虑,故而先派李晔回来探听虚实。

李倚心中疑惑的是,自己派出去的使者明明已经将密信交给了僖宗,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为何僖宗仍然没有采取行动呢?

难道他还是不相信,或者说他受到了某种不可抗拒的压力,导致身不由己呢?

李倚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他完全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实际上,僖宗并非不想回京,当他看到李倚使者送来的密信时,心中激动万分,立刻就有了回京的念头。但正当他准备动身之际,却遭到了杨复恭的百般阻挠。

杨复恭的神策军名义上是负责保护僖宗的安全,但实际上却是在限制他的行动自由。

僖宗虽然贵为天子,却在杨复恭的掌控之下,无法随心所欲地做出决策。面对杨复恭的强硬态度,僖宗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暗自叹息。

李倚自然不了解这些内情,他还在为僖宗的迟迟未归而忧心忡忡。于是,他决定向李晔解释一下自己的苦衷。

“阿兄,我回京的当晚就写了密信,并派遣使者火速送往皇兄那里。在信中,我详细地向他说明了我的计划和目的。

我之所以要驱逐杨复恭的玉山军,完全是为了对付杨复恭。只有将皇城和宫城牢牢控制在我们手中,才能将圣上从他的禁锢中解救出来。

如此一来,我们皇室日后就不必再受宦官集团的挟制了。”李倚言辞恳切地对李晔说道。

听到李倚的回答,李晔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但紧接着他又开始担心起来:“杨复恭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就把皇兄交出来呢?如果他一直赖在凤翔不肯回来,那可如何是好?”

李倚微微一笑,安慰道:“兄长不必过于担忧,杨复恭绝对不敢这么做的。且不说皇兄和百官都不会同意,就连李茂贞也绝不会坐视不管。

我这么多天都毫无动静,实际上已经表明了我并没有谋反的意图。”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兄长你今天亲自前来,了解了我的态度之后,再将这个消息传回凤翔,那么天下人都会知道我并无谋反之心。

如此一来,杨复恭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留在凤翔而不回来呢?他难道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吗?”

杨复恭这个人,虽然心狠手辣,但比起田令孜来还是差太远了,论阴谋手段不如田令孜,甚至连胆子都比不上田令孜。

不过,杨复恭也有他的优势,那就是在收买人心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他对手下的那些义子都非常好,这使得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一些人的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在他被驱逐出长安之后,他的那些义子们仍然能够坚定不移地追随他,甚至不惜与朝廷以及各路藩镇大军对抗到底,而不像田令孜那样,最终死在了自己的义子王建手中。

正因为如此,李倚对他的行为丝毫不感到担忧,也不担心他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极端手段。而且,他对神策军的掌控程度远不如田令孜那般牢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