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五节 女儿妩媚为谁怜(3 / 8)

加入书签

传统放的是芝麻酱,但是在安馨苑附近的一家小面摊,放的却是花生酱,但是因为里面还有其它作料,依然香气扑鼻。*

张子文端着面碗,又特意加了一大勺的辣椒酱,大口吃了一筷子面,再喝口冰豆浆,爽啊!

坐他旁边的一白发老头也拌好了面,小口尝了一下,笑笑,然后把面放在桌子上,专心吃着手里拿的油条。老人旁边还有一年轻人,也吃了一小口,然后用标准的北方话小声抱怨着,

“这就是热干面?我保证这要是在我们那里,一碗都卖不出去。”

老人头上除了少许几根黑发,大部分已经完全白了。但是老人精神极好,看那咬油条的样子,想必牙也好的没有话说。老人笑着点点头,却没有说话。

张子文看出这两个人不是本地的,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倒是老人看着张子文那狼吞虎咽的样子,和蔼的笑起来。张子文吞下嘴里东西,也朝老人笑笑,旁边的年轻人向张子文点点头算打招呼,微笑的

说,

“这个热干面,真没有什么好吃的。还是我们那里的面好,筋道,浇头好。”

张子文:“那是。不过这热干面也有自己特点,这最大特点就是快啊。你没有看见就这老夫妻两人,一早上卖了多少面?其它的面,能这么方便?”

这确实是实话。因为开埠早,这落雪市一直就有在外面吃早点的习惯,并且形象的称之为“过早”。实际上,在落雪市很少有人会在家里吃早饭的。

如果清晨走着落雪市街头,就可以看见无论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卖早点的摊位,而且多半都挤满了人。只要干净卫生,而且味道好的早点摊,前面保证排着长长的队。而拎着油条,端着面赶车的上班族,更是落雪市的一大特色。

年轻人转头看看老头,大概半分钟能烫好一碗面,然后半分钟放好作料,递给客人,也笑了起来,点点头说,

“每错,真是快。这一早上,怕要卖个1,2百碗吧!”

一直在旁边收拾碗筷的老太婆,插了一句话。

“怕你说,起码300。主要是忙不过来,不然500都不是问题。”

张子文咽下最后一口面,说

“这就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习惯就好了。你们如果不喜欢,转弯有个卖牛肉面的馆子,正宗的西安风味,可以去试一试的。”

老人笑着点点头,说:“小伙子挺热心啊。”

这时一辆普通桑塔纳停在面馆旁边,从车里下来一个中年人,朝这一老一少两人走过来。年轻人胡乱塞了口面,然后和老人一起站起来。中年人走到跟前。朝张子文点点头,张子文觉得挺眼熟的,也笑了一下。老人一边朝外走,一边对张子文说。

“看来你对这落雪市挺熟悉啊,有空能不能带我们转转?”

张子文:“没有问题。”

可三个人已经走出去,上了那辆普桑。看着这车,张子文才想起来,原来这中年人自己有过一面之缘。他是蒋臣,蒋瑶的爸爸。

车上,老人跟蒋臣聊了几句,然后对着旁边的年轻人说。

“刚才那个年轻人不错的,有机会可以多交往。”

年轻人笑笑。说:“我也觉得他不错,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见面了。”

……

张子文从面馆出来的时候。太阳已经露出了峥嵘。8月的落雪市,已经不是一个“热”字可以形容的。据说几年前,原来用来铺路的沥青质量差,每次到了夏天会变软。结果一次有个女孩过马路,因为鞋子被粘在马路上,被过来的汽车撞上。所以所有的沥青马路,全部被改成了水泥路面。直到最近几年,因为从澳大利亚进口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