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他是在待价而沽?(2 / 3)

加入书签

    李承乾按照昨日与李逸尘商议的策略,并不急于抛出任何具体想法,而是将问题抛了回去。

    “孤昨日草奏,只是深感西州事务纷繁,需得一专才统筹。至于具体如何施行,何人堪任,正是孤今日想聆听诸位卿家意见的。诸位皆为国朝栋梁,阅历丰富,还请畅所欲言。”

    他表现得十分虚心,摆出了一副倾听学习的姿态。

    这番应对,让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眼中都掠过一丝细微的讶异。

    他们原以为李承乾会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人选,至少会给出一个倾向性的框架。

    殿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官员们交换着眼神。

    这时,褚遂良清了清嗓子,开口打破了沉寂。

    他身为谏议大夫,职责所在,率先发言也合乎情理。

    “殿下,臣以为,西州开发黜陟使,责任重大,非寻常职司可比。其人选,首重实干之才。确如殿下奏疏所言,需‘通晓农事水利’,方能督导屯田,兴修水渠,使徙民安居;需‘明达边情’,熟知西域诸部风俗地貌,方能妥善处理民族事务,稳固边防;更需‘清廉干练’、‘不畏权贵’,西州地处边境,若无操守,易生贪腐,若无魄力,则难应对地方豪强及可能出现的重重阻力。”

    褚遂良的话说得义正辞严,完全站在公事公办的立场上,将李承乾奏疏里的要求具体化和深化了。

    他丝毫没有提及任何具体人选,只是为这个职位设定了一个极高的、公认的标准。

    这看似是在支持太子的奏请,实则是在无形中设立了一道高高的门槛。

    殿内众人皆心知肚明,符合所有这些条件的人,在朝中并不多见。

    褚遂良此举,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也将了太子一军——殿下您提出这么高的要求,那您心目中的人选,是否符合呢?

    不少官员暗暗点头,觉得褚遂良此言老成持重。

    李承乾听罢,面色不变,只是微微颔首。

    “褚卿所言甚是。此职关乎重大,确需如此贤才方能胜任。诸卿可还有补充?”

    他没有接褚遂良的话茬去谈论具体人选,甚至没有对那高标准表示任何异议,只是表示认可,然后再次将问题抛给众人。

    这下,连房玄龄都感到有些意外了。太子今日似乎格外沉得住气。

    唐俭摸了摸下巴,他身为民部尚书,掌管户籍财政,对此事自然极为关心。

    他接口道:“褚大夫所言极是。除此以外,臣以为,此人还需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