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太子工程(2 / 3)
,看向“徙死罪犯人实西州”一条,眉头微蹙,抬头看向李逸尘。
“逸尘,此议你如何看?父皇欲效仿前朝,以罪人充边戍,节省民力,稳固西疆。孤自然该附议……”
“附议?”李逸尘打断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锥。
“殿下,您若只知附议,与殿上应声虫何异?陛下需要的是一个能体察圣意、更能补益圣意的储君,而非一个唯唯诺诺的影子!”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锁定李承乾。
“此议背后,乃是一场更大的‘国家工程’博弈!而殿下您,身处东宫,眼光岂能只局限于是否赞同?您应当思考的是,如何将此事运作成一个专属于您的‘太子工程’!”
“太子工程?”李承乾彻底愣住,这个词他闻所未闻。
“不错!”李逸尘斩钉截铁。
“即为由东宫主导、或深度参与,能彰显储君治理能力、培养嫡系力量、并最终巩固国本的一系列举措。迁徙人口,开发边疆,此乃千年大计,其中所涉,岂止是安置罪囚这般简单?”
他语速加快,逻辑严密,如同在展开一幅宏大的战略图谱。
“殿下试想,此事若只循旧例,将死囚驱至西州,任其自生自灭,其结果无非是边地多了一批怨气冲天的苦役,管理不善,恐生变乱,于实边之效寥寥!此乃下策,耗钱粮而收效微,甚至埋下祸根。”
“那上策何在?”李承乾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急声问道。
“上策便是,将此次迁徙,视为一次‘系统性的定居’!”
李逸尘掷出一个李承乾完全陌生的词汇,不等他发问便立即解释。
“即非单纯流放,而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支持的边疆开拓与建设!殿下明日朝堂,不应仅仅附议,而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西州开发方略’,将此役从单纯的刑罚,转变为一项由国家主导、东宫监督的强国工程!”
李承乾呼吸急促起来:“具……具体该当如何?”
李逸尘眸中闪烁着冷澈而精准的光芒,仿佛一切早已计算停当。
“第一,人口结构。除死囚外,更应鼓励招募良家子、无地农户、甚至寻求机遇的寒门子弟自愿前往!朝廷明文公告:愿赴西州者,皆按口授田,永业田加倍,十年内赋税减半!并提供耕牛、粮种、初始口粮!殿下,您要给的,不是惩罚,是希望和出路!此举不仅能实边,更能缓解关中人地矛盾,天下寒庶必对东宫感恩戴德!”
“第二,人才选拔。西州缺的不是劳力,是治理人才!可令国子监、弘文馆,选拔通晓吏事、心怀远志之年轻文吏与士子,自愿请缨,赴西州为‘教化使’或‘屯田佐吏’,任期三年,期满考核优异者,不但返朝升迁优先,其在边功绩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