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孤又该如何‘一报还一报’?(2 / 3)
陛下对军权掌控极严。他们能给予殿下的助力有限,但可能带来的风险——引起陛下警惕和厌恶——却是巨大且致命的。”
“殿下,这划算吗?”
李承乾沉默了,手指无意识地在案上划动。
他不得不承认,李逸尘的分析切中要害。
与这两人捆绑,看似多了盟友,实则可能提前暴露目标,引来父皇的致命打击。
这确实不是好策略。
“那……依你之见,孤当如何对待他们?完全不理?”李承乾问道,语气中带着试探。
“不是不理。”李逸尘摇头,“殿下可持储君之礼,不卑不亢。他们若来诉苦抱怨,殿下可倾听,但绝不附议,更不可承诺任何事。可适当表示理解,但要点明陛下乃英明君主,自有考量。甚至可劝慰他们谨守臣节。如此,既不得罪人,亦不让陛下抓住任何把柄。此乃‘合作’中的‘防御’姿态。”
李承乾缓缓点头:“孤明白了。保持距离,虚与委蛇,不授人以柄。”
他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课。
“然则,真正的盟友何在?”李承乾追问道,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谁是可助孤之人?”
李逸尘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
他知道,历史上支持李承乾的朝臣并非没有,只是太子的行为最终让他们无法支持,或者被李世民提前压制。
“殿下,您最大的盟友,并非某个具体的人,而是‘礼法’和‘规矩’。”李逸尘郑重道。
“大唐立国,以礼为本。嫡长子继承制,是维系朝堂稳定的基石。只要殿下不犯大错,绝大多数秉持正统观念的朝臣,内心都是倾向殿下的。这是殿下的基本盘。”
“例如,房玄龄、长孙无忌等重臣?”李承乾眼中燃起一丝希望。
长孙无忌是他的亲舅舅。
李逸尘内心微叹。
长孙无忌在承乾和李泰之间确实一度犹豫,但最终选择了更听话的李治。
而房玄龄更是谨慎。
他不能给太子不切实际的幻想。
“殿下,重臣之心,难以简单论之。他们首要效忠的是陛下,然后是大唐江山。他们支持的是能稳定江山、符合礼法的储君。”
李逸尘选择了一个更稳妥的说法。
“故而,殿下要争取他们,不是靠私下结交许诺——那反而会让他们警惕——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