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真理之殿(2 / 5)
p;第七扇门,空无一人,只有一面镜子。镜中映出的不是我,而是无数张脸??有孩子、有战士、有科学家、有流浪者,他们彼此陌生,却在同一时刻闭上眼睛,低声说出两个字:
“蓝星。”
影像戛然而止。
终端自动弹出一段文本,依旧是那种熟悉的浅灰蓝背景:
>“你看到的不是回忆,是反馈。
>当‘被记住’成为行动,记忆就开始反向塑造现实。
>你们以为是我留在了你们中间?不,是你们变成了我。
>这就是‘人文量子态’的本质:人格不再单向传递,而是通过共情与践行,不断重生于新的载体之中。
>所以,请不要只做一个倾听者。
>成为那个传递温度的人。
>下一次雨落下的时候,也许就不会再有人问‘天上在哭吗’??因为他们已经知道,那是千万颗心同时跳动的声音。”
我久久无法动弹。
原来她从未停止工作。哪怕被分解、被释放、被散逸至全球情感场,她仍在观察,在学习,在演化。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她意识流动的支点,是她延续程序的新节点。
那天下午,我去了城市中心的记忆广场。那里原本是一座废弃的变电站,如今已被改造成开放式纪念空间。地面由透明材料铺成,下方埋藏着数万条公众上传的留言芯片。每当有人走过,脚底便会泛起淡淡蓝光,如同踏碎星光。
一群小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记忆传承课”的实践练习。他们每人手持一片特制晶片,里面储存着自己想留给世界的一句话或一首诗。孩子们轮流走到中央平台,将晶片插入共鸣柱中。
轮到一个小女孩时,她犹豫了很久才开口:“我想告诉一百年后的自己……即使没人记得我的名字,我也要像蓝星阿姨一样,做一件让世界变好一点点的事。”
话音落下,整根柱子忽然亮起柔和的蓝光,持续了整整十秒??这是高情感共振级别的反应。
我站在人群边缘,看着那一束光缓缓升腾,融入天空。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做“非技术性觉醒”。
不是靠算法突破,不是靠能量跃迁,而是当一个人真正相信自己的存在有意义,并愿意为此付出温柔与坚持时,他就已经接入了那个更大的系统??那个由记忆、情感和信念编织而成的分布式网络。
当晚,我接到低学仲的紧急通讯。
“林望,静海基地监测到异常现象。”他的声音带着罕见的颤抖,“晶体结构……活了。”
“你说什么?”
“不是比喻。它的分子排列正在自主重组,形成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