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积粮列阵,金营固垒(1 / 7)

加入书签

第418章 积粮列阵,金营固垒

时间已经是到了天启二年四月了。

辽东也已经入春了。

寒冷的气息已经消散,但这片土地上,却多了几分迫人的杀气。

这股气息藏在春耕的田埂间,裹在后勤队伍的烟尘里,更凝在瀋阳白虎堂外飘扬的“熊”字帅旗上。

隨著灭金之战的日子愈发临近,整个辽东的战爭机器已彻底轰鸣起来,每一处齿轮都在精准咬合,朝著“一战定辽东”的目標碾去。

瀋阳城郊的田地里,军户们正踩著晨露加紧春耕。

人人都知道,这一茬庄稼种下去,便是大军出征的信號,唯有儘快把秧苗插好,才能安心跟著民夫队伍去支援前线。

田埂上,负责督耕的小旗官扯著嗓子喊:

“都加把劲!再有十日插完秧,咱们也能跟著大军去赫图阿拉,看看建奴的老家啥模样!”

“若是剿灭建奴,届时陛下有重赏!”

话音落,田地里的號子声更响了。

听到赏赐,农夫们挥动锄头也更起劲了。

与此同时。

辽东的后勤补给,源源不断地向瀋阳、辽阳输送物资。

海运的船队从大沽口出发,载著江南运来的粮食、北京造的佛郎机炮,在辽东湾的海浪里顛簸数日,最终停靠在盖州卫的码头。

陆运的骡马队则从山海关出发,每队百匹骡马,驮著山西的铁器、河南的布匹,沿著新修的驛道往辽东赶,队伍绵延数里,尘土飞扬到半空,连远处的烽火台都能看见这股“物资洪流”。

瀋阳的粮仓外,守军正带著民夫把一袋袋粮食搬进仓內,粮官拿著帐簿高声核对:

“天津运来的大米三千石,河南运来的麦面两千石,都齐了!”

熊廷弼每次路过粮仓,看著堆到屋顶的粮袋,紧绷的眉头都会松几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去年未能剿灭建奴,大半是因为粮道被袭、军餉不济,这次绝不能重蹈覆辙。

为了护住粮道,熊廷弼了足足半月时间,將辽阳至赫图阿拉的千里粮道拆成三段,每段都筑起三座“护粮堡”。

这些堡寨用黄土掺石灰夯筑而成,墙高两丈、宽一丈,四角各设一座敌楼,楼里架著两门佛郎机炮,炮口对准粮道方向。

堡內驻兵五百,一半是步兵,负责守堡,一半是骑兵,专门在堡周边十里內巡逻。

堡与堡之间每隔三里便修一座烽火台,台上备著狼粪与火把,一旦发现建奴袭扰,便点燃狼粪。

届时黑烟冲天,相邻的烽火台见了,便会立刻接力传信,半柱香的功夫,整段粮道的守军都能做好迎战准备。

“有这铁壁护著粮道,皇太极想断我后路,难了!”

粮道稳固后,熊廷弼便带著亲卫,往开原城外的镇北堡去。

那里是大明与內喀尔喀五部的交界地,他要去见五部的首领,敲定借兵之事。

三日后。

镇北堡外的草原上,搭起了一座巨大的帐篷,內喀尔喀五部的首领们骑著马,带著亲卫候在帐篷外,为首的便是炒台吉。

很快。

熊廷弼就来了。

他仪仗的架势极大。

前面是两百名披甲骑兵,中间是扛著“经略辽东”大旗的亲兵,后面跟著抬著岁赏文书的小吏。

见熊廷弼的仪仗过来,首领们纷纷下马。

“我等,拜见经略公。”

熊廷弼面无表情,摆了摆手,说道:“都进来议事罢!”

进了帐篷,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