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突破星舰发动机(3 / 3)
舱内配备的 2 台备用发动机,虽然推力只有主发动机的 1\/10,但能通过调整推进角度,配合起落架的缓冲系统,确保星舰在平坦地面或水面紧急迫降。而且 AI‘启明’会实时监测发动机的振动频率、能量输出和温度变化,提前 10 分钟预判故障风险,向驾驶员发出预警,留出足够的应对时间。”
龙首走到发动机旁,弯腰仔细观察着晶体的运转状态,蓝色的光芒映在他的脸上,眼中满是感慨:“从最开始面对星舰技术的一片空白,到现在突破核心发动机,我们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我们龙国人民团结协作、不畏艰难的精神体现。有了这台发动机,‘曙光号’的建造就真正迈出了关键一步,我们在曙光大陆的探索之路,终于有了可靠的‘引擎’。”
“按照现在的建设进度,一个月后就能完成 4 台主发动机的制造和调试,两个月后实现‘曙光号’的整体组装,三个月后就能进行首次试飞。” 苏睿的语气充满信心,她指着实验台旁堆放的零部件,“而且我们的研发团队已经开始着手研发第二代晶体发动机,目标是将能量转化率提升到 90%,推力再增加 20%,为后续建造更大吨位的‘母舰级’星舰做好技术储备。”
李龙成立刻表态,语气坚定:“我会立刻协调工厂的生产部门,优先保障发动机零部件的供应,将星核合金和蓝色晶体的调配优先级提升到最高;同时加派一个机甲连的兵力,负责动力系统车间的安保工作,确保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不泄露。另外,星舰试飞场的建设也要加快进度,必须在‘曙光号’组装完成前,做好跑道铺设、指挥塔建设和应急救援准备,绝不能耽误试飞计划。”
当天下午,星舰发动机突破的消息通过内部通讯系统传遍了整个星舰工厂。工人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舰体组装车间的焊接声、物资运输的机械轰鸣声、技术人员的讨论声比往日更加响亮,每个人都加快了手中的工作节奏,为 “曙光号” 的早日建成贡献力量。苏睿的技术团队则留在动力系统车间,加班加点优化发动机的细节设计,对晶体的排列角度、能量导管的直径进行微调,确保每一台发动机都达到最优性能。
夕阳西下时,4 台新制造的发动机核心零部件被重型运输机运进动力系统车间,整齐地排列在实验台旁,银色的金属部件在夕阳余晖下泛着温暖的光芒。龙首、苏睿和李龙成站在车间门口,望着忙碌的工人和持续运转的发动机,眼中满是期待与憧憬。他们知道,星舰发动机的突破,不仅意味着 “曙光号” 即将起航,更意味着龙国在曙光大陆的探索之路,将迎来全新的篇章,人类文明向星际时代迈进的脚步,也因此变得更加坚定。
夜色渐深,星舰工厂的灯光依旧明亮,如同一片璀璨的星河,发动机的低鸣声在车间内持续回荡,像一首充满希望的赞歌。“曙光号” 的全息模型悬浮在车间中央,在灯光的映照下,舰体的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可见,它将带着龙国人民的梦想与希望,驶向曙光大陆的未知远方,开启人类文明的全新征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