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技术局限(2 / 3)
脉边缘的矿石结晶不规则,导致磁场紊乱,形成了涡流!”
“那是不是可以调整引擎的频率,避开矿脉的磁场干扰?” 李龙成立刻问道,语气重新变得坚定,“就像无线电避开干扰频段一样。”
“我们试过调整频率,但矿脉的磁场是动态变化的,每小时都会有细微的波动。” 苏睿无奈地摇头,“引擎的频率调整需要时间,等我们调整好,磁场又变了,根本跟不上节奏。除非能实时监测磁场变化,并且让引擎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完成频率适配,这就需要更强大的算力支持。”
龙首的目光突然落在议事厅角落的 “天枢” 超级计算机终端上,那台由苏睿团队研发的计算机,是目前曙光大陆算力最强的设备。“‘天枢’的算力能不能满足实时适配的需求?” 他问道。
“理论上可以,但‘天枢’目前要同时处理中心城的政务数据、十五城的能源调度和农业生产的模拟计算,剩余算力只有 20%,远远不够支撑反重力引擎的实时频率适配。” 苏睿回答,“如果要给引擎单独分配算力,就必须削减其他领域的算力支持,这会影响中心城的建设进度。”
议事厅内再次陷入沉默,挂钟的滴答声显得格外清晰。龙首走到 “天枢” 终端前,指尖轻轻拂过冰冷的屏幕,上面显示着实时的算力分配数据 —— 政务、能源、农业的算力占比像三座大山,压得反重力引擎的研发喘不过气。
“我有个提议。” 李龙成突然开口,他走到投影前,手指在 “探月城” 的位置圈出一块区域,“我们可以在‘探月城’周边建立一个小型的量子计算分中心,专门为反重力引擎提供算力支持。这个分中心不用像‘天枢’那么大,只要能满足引擎的实时监测和频率适配就行,建设周期估计三个月,不会影响中心城的整体规划。”
“至于能量转化率和散热问题,” 他转向苏睿,“我们军事部门的机甲实验室,有一套从蓝星带来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原本是用于机甲武器的冷却,或许可以改造后用于引擎散热。虽然风险高,但值得一试。”
苏睿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她立刻调出低温等离子体的技术资料,与反重力引擎的散热系统模型进行比对。“有可行性!” 她激动地说,“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在引擎表面形成一层绝缘膜,既不会被星核能量腐蚀,又能高效带走热量。如果再结合量子计算分中心的实时算力,说不定能同时解决两个瓶颈!”
龙首看着投影中逐渐融合的技术方案,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就这么定了。” 他的声音重新变得坚定,“苏博士,你负责牵头,整合科研团队和军事部门的技术力量,全力攻克这两个瓶颈;李将军,军事部门要配合建设‘探月城’的量子计算分中心,确保三个月内投入使用;我会协调各部门,优先保障研发所需的星核矿石和灵脉草资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语气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技术局限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突破的勇气。从蓝星到曙光大陆,我们克服了无数的困难,这次也一样。反重力引擎不仅关系到太空港的建设,更关系到龙国未来的星际发展,我们必须成功!”
苏睿和李龙成同时立正敬礼,声音铿锵有力:“保证完成任务!”
议事厅的投影重新切换回中心城的规划图,反重力引擎的技术瓶颈区域,被标注上了 “三个月攻克” 的红色字样。窗外的阳光更加明亮,照在 “机甲港” 的厂房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苏睿抱着平板电脑快步走出军部,她要立刻赶回科研基地,开始技术方案的细化;李龙成则拿起通讯器,下令机甲实验室的团队立刻准备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改造工作。
龙首留在议事厅,他望着投影中 “探月城” 到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