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资源分配(3 / 4)

加入书签

升到每月 5000 吨后再逐步补充;苏博士的反重力实验,每月 100 吨高纯度矿石的额度不变,科技部门要尽快优化提炼技术,争取把纯度 99.9% 的矿石产量提高到每月 200 吨,同时研究用低纯度矿石替代的方案,减少对高纯度矿石的依赖。”

“是!” 李龙成和赵部长同时应道,之前的紧绷感消散不少。

淡水分配的讨论相对顺利,西郊河流的蓝色光带在投影上蜿蜒,赵部长指着光带中游的位置:“龙首,我们计划在五个安置点附近各建设 1 座水库,总库容约 50 亿立方米,用于调节季节性用水,避免雨季洪涝、旱季缺水;同时在河流两岸修建引水渠,采用管道输水,减少蒸发损耗。”

王部长立刻补充:“农业部门会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将每亩农田的用水量从蓝星时期的 500 立方米降到 300 立方米,主要推广滴灌和喷灌,比传统漫灌节水 40%;另外,我们还会在农田周围种植‘吸水树’,这种树的根系能吸收地下水,减少土壤水分流失。”

市政部门的周部长也开口:“居民生活用水由我们负责管控,通过安装智能水表,实时监测用水量,对超标用水的家庭收取高额水费,同时在社区建设污水处理厂,将生活污水净化后用于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资源分配方案初步确定后,会议的焦点转向区域规划。苏睿调出炎黄城周边的区域规划图,将曙光大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每个区域用不同颜色的光罩标注:“一是农业区,以东郊 20 万亩新农田为核心,搭配现有 50 万亩农田,形成‘东粮西牧’的格局 —— 西郊河流两岸除了灵脉草种植园,还规划 10 万亩牧场,养殖从蓝星带来的牛、羊品种,同时培育曙光大陆特有的‘肉质蕨类’,这种植物富含蛋白质,生长周期短,能作为肉类补充;二是工业区,集中在南郊科研基地周边,形成‘科研 - 生产’一体化集群,方便技术转化,比如机甲制造厂就在科研基地旁边,研发出的新技术能直接应用到生产中,减少运输成本;三是军事区,以五个安置点为基础,东郊、北郊重点部署防御力量,东郊黑森林边缘修建 3 道防御工事,配备脉冲炮与无人机巡逻队,北郊矿场部署一个机甲营,防止异兽破坏开采设备,太空港周边建设环形防御圈,配备激光武器;四是生活区,围绕炎黄城核心区,建设 5 个卫星城,每个卫星城配套学校、医院、商场、公园,卫星城之间用磁悬浮高铁连接,实现半小时通勤,同时在卫星城周边种植‘氧气树’,这种树的光合作用效率是蓝星树木的 5 倍,能改善空气质量;五是生态保护区,将黑森林核心区域划为禁区,面积约 1000 平方公里,禁止开采与开发,保护曙光大陆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在保护区边缘设立观测站,研究里面的动植物,为未来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生态保护区这个规划好!” 王部长立刻赞同,手指在黑森林的绿色光罩上轻点,“蓝星就是因为过度开发才导致生态崩溃,我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黑森林里有很多未知的植物和动物,说不定未来能发现新的资源,比如比灵脉草更有效的药材,留下这片保护区,也是给未来留条后路。”

“我补充一点,” 李龙成将军指着军事区的规划,“东郊防御工事要加装‘震动传感器’,异兽靠近时能提前预警;北郊矿场的机甲营要配备‘矿道救援机器人’,万一矿道坍塌,能及时救援矿工;太空港的防御圈要和科研基地的能量护盾联动,形成双重防护,毕竟这是未来星际探索的核心,安全不能出任何问题。”

教育部门的刘部长推了推眼镜,声音温和却坚定:“我们计划在每个卫星城建设一座综合性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一体化,采用‘线上 + 线下’的教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