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坊市织就烟火色,同心共绘繁华图(1 / 3)
平阳府的盛夏总裹着热闹的气息,通和集市的青石板路被往来的脚步磨得发亮,西域商队的驼铃与江南商贩的吆喝交织,连护民所外老槐树的浓荫里,都藏着孩童追逐嬉闹的笑声。陈文瀚刚在便民巷敲定与印度商队的棉花贸易,便见周文斌拿着一卷坊市规划图,脚步轻快地走来,图纸上密密麻麻标注着街巷、商铺与戏台的位置。
“陈帮主,这是新坊市的规划图!”周文斌将图纸在石桌上展开,指尖划过标注“百工坊”“美食巷”“书画斋”的区域,“百姓们都说通和集市太热闹,想买些精细物件或安静喝茶都不方便,咱们不如在城东开辟新坊市,按功能分区,既方便百姓,也能吸引更多客商。”
陈文瀚俯身细看,图纸上的坊市被三条主街分割成六个区域,百工坊可容纳木匠、铁匠、绣娘等手艺人,美食巷集中各地小吃,书画斋则规划了茶馆与书铺,甚至还留了一块空地做戏台。“这规划周全,既保留了集市的热闹,又添了几分雅致。”他抬头望向城东方向,“那里原本是片荒地,正好用来建坊市,还能带动周边百姓就业。”
消息传出,平阳府的百姓与手艺人都动了心。老木匠王师傅第一时间找到陈文瀚,说要带着徒弟在百工坊开木匠铺,打造带西洋花纹的家具;张阿婆则拉着邻里的妇人,计划在美食巷开个馒头铺,顺便卖些江南的糕点;连平日里爱躲在药铺研究药材的钱掌柜,都动了心思,想在坊市开个药膳馆,将药材与美食结合。
开工当日,城东荒地上挤满了人。陈文瀚与周文斌共同铲下第一锹土,百姓们自发带着工具赶来帮忙,有的平整土地,有的搬运砖瓦,连卡文迪都带着西洋工匠来指导,说要在坊市搭建几座带拱形门廊的商铺,既美观又能遮阳避雨。“西洋的建筑讲究实用与美观结合,咱们的坊市既要方便百姓,也得让客商看着舒心。”卡文迪一边画图纸,一边对身边的工匠说。
可建设刚进行到半月,便遇到了难题。百工坊需要大量优质木材,可周边的木料要么质地太脆,要么纹理不直,不符合手艺人的要求;美食巷的排水系统也出了问题,若不妥善处理,下雨天很容易积水,影响生意。“再这样下去,坊市怕是要逾期完工。”负责工程的管事愁眉不展,“江南的木材运过来至少需要二十天,排水系统的改良也需要重新设计,太耽误事了。”
“我有办法!”苏婉卿恰好带着江南水勇赶来,她刚从江南运回一批造船用的硬木,本是用来修缮凤凰湾的船只,听闻坊市缺木材,当即决定先挪用过来。“这些硬木质地坚硬,纹理细密,做家具或搭建商铺都合适。”她指着木材,“至于排水系统,江南的水巷有成熟的暗渠设计,我们可以借鉴,在美食巷地下挖暗渠,再铺上青石板,既能排水,又不影响通行。”
陈文瀚当即安排:“苏姑娘,麻烦你协调江南水勇,尽快将木材运到坊市;卡文迪,你与工匠们研究暗渠设计,务必确保排水顺畅;王师傅,你带着手艺人挑选木材,先开始打造商铺的门窗与家具,争取早日完工。”
接下来的日子,坊市的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江南硬木运到后,王师傅带着徒弟们日夜赶工,将木材刨光打磨,雕刻上中原的缠枝莲与西洋的卷草纹,很快便做出了一批精致的桌椅与门窗;卡文迪与工匠们按照江南水巷的暗渠设计,在美食巷地下挖了三条宽约三尺的暗渠,还在青石板上预留了排水孔,确保雨水能快速排走;韦小宝则忙着给工匠们送水送粮,还在工地旁搭起了临时的糖画摊,给干活的人解闷,引得众人阵阵欢笑。
一日午后,陈文瀚正在坊市查看商铺的建设情况,突然看到远处走来一群熟悉的身影——竟是马塔罗森带着印度商队赶来,他们不仅带来了一批优质棉花,还带来了印度的纺织工匠。“我听说你们在建设新坊市,特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