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尺量山河阔心连四海情(2 / 3)

加入书签

手柄上雕刻出平阳府的标志性图案——青铜古钟与通和集市的剪影,还在尺身末端系上彩色流苏,笑着说:“这样一来,不仅好用,还能当纪念品卖给西洋商人,一举两得!”

可就在众人忙着推广羊皮卷尺时,西域商队传来急报:伊思玛仪在运送香料途中遭遇山洪,商队被困在昆仑山脚下的峡谷中,急需救援。

“峡谷地形复杂,石块堵塞了道路,救援队伍需要精准测量峡谷宽度与水深,才能搭建临时桥梁。”

前来报信的西域护卫脸色焦急,“若是耽误太久,被困的商人怕是撑不住了。”

陈文瀚当即决定亲自带队救援,卡文迪、苏婉卿与二十名精锐弟子随行,临行前特意带上了五十把羊皮卷尺与搭建浮桥的木料。

“昆仑山峡谷地势险要,普通测量工具派不上用场,羊皮卷尺轻便易携,定能挥作用。”

卡文迪将卷尺分给弟子,“测量时务必精准,峡谷两侧的岩石承重有限,浮桥的长度与宽度丝毫不能出错。”

经过三日的日夜兼程,救援队伍终于抵达昆仑山峡谷。

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惊:浑浊的洪水裹挟着石块奔腾而下,商队的骆驼与货物被困在峡谷对岸的高地上,几名商人正趴在岩石上呼救,随时都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

“先测量峡谷宽度与水深!”

陈文瀚一声令下,弟子们迅行动。

卡文迪站在峡谷边缘,将卷尺的金属挂钩抛向对岸的岩石,精准勾住后缓缓拉伸,“宽度十八丈!”

苏婉卿则乘坐羊皮筏,冒着危险靠近洪水中央,用卷尺测量水深,“中部水深三丈,两侧较浅,适合搭建浮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根据测量数据,众人迅制定救援方案:用木料搭建简易浮桥,选取峡谷两侧岩石稳固的区域作为桥墩,再用绳索将浮桥固定,确保能承受人员与货物的重量。

工匠们拿着卷尺,精准切割木料,标注拼接位置,原本需要一日的搭建工作,仅用四个时辰便完成了。

当浮桥搭建完毕,被困商人踩着平稳的桥面走到对岸时,纷纷激动得热泪盈眶。

伊思玛仪握着陈文瀚的手,指着不远处的货物:“多亏了这神奇的卷尺,若不是测量精准,浮桥根本无法搭建。

我们带来的香料与玉石都在,只是部分药材被洪水浸湿,怕是要影响品质。”

“别担心。”

钱掌柜早已料到这种情况,他从行囊中取出烘干药材的工具,“我带了西洋传来的烘干炉,只要精准控制温度与时间,浸湿的药材就能恢复原状。”

说着,他用卷尺测量烘干炉的尺寸,根据药材的数量调整炉内空间,确保每一份药材都能均匀受热。

三日之后,被困商队的货物全部抢救完毕。

返程途中,伊思玛仪看着弟子们手中的羊皮卷尺,提出了一个新想法:“陈帮主,西域的玉石矿开采一直因测量不准导致资源浪费,若是能将这卷尺引入西域,再请中原工匠传授制作技艺,定能提高玉石的开采效率,咱们的贸易往来也能更上一层楼。”

陈文瀚欣然同意:“不仅是西域,草原与南洋也需要这样的工具。

等回到平阳府,我们便开设卷尺工坊,招募各地工匠学习制作技艺,再通过商路运往各地,让这小小的卷尺成为连接四海的纽带。”

回到平阳府后,卷尺工坊很快在通和集市旁建立起来。

王师傅担任主事,招收了数十名来自中原、西域、草原的年轻工匠,卡文迪则负责传授测量与制作技巧。

工坊的门窗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卷尺样品,有的尺身印着西域的花纹,有的手柄刻着草原的图腾,有的则缀着南洋的贝壳,成为集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科尔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