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洛阳春灯血雨腥风(1 / 3)
康熙三十二年的正月,洛阳城比往年更冷。
洛水尚未解冻,河面泛着青白的寒光,像一条沉睡的龙,鳞片间夹着残冰。
可城里却热气腾腾——上元灯会提前三日开,火树银花,照得铜驼陌上白昼如昼。
商贾们说这是韦龙侯凯旋后的“添岁灯”
,百姓们则悄悄传:龙侯爷要在灯会上亲祭洛河龙脉,驱散去年东海归墟留下的“晦气”
。
于是,整座洛阳城像一口被炭火烤红的铜鼎,鼎里翻滚的是糖油、爆竹、酒香、胭脂,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血腥。
韦小宝坐在龙侯府后园的暖阁里,手里捏着一盏未点燃的走马灯。
灯罩上绘着血樱岛沉没时的场景:金龙破月、少年坠渊,一笔一划皆出自京师画师之手,却不及他记忆里的十分之一残酷。
暖阁外,胡图图正指挥清宁卫挂彩灯,嗓门大得能震落瓦片:“再往左一点!
对,就对着洛水!
龙侯爷说了,要让龙王爷也看见咱们洛阳的喜庆!”
韦小宝笑了笑,笑意却未达眼底。
他知道,喜庆只是幌子,真正的猎物尚未出现——东海余孽、月读残党、洛河暗桩,全在灯影里窥伺。
灯会的第三夜,风忽然转了向。
戌时初,洛水两岸千灯齐亮,火树银花间飘起细雪。
雪落在纸灯上,出极轻的“嗤嗤”
声,像无数细小的嘴在咬。
韦小宝换上一身月白便袍,腰间只悬一柄软剑,剑鞘以鲛皮制成,内衬东瀛金线,灯火一照,隐隐有龙纹游走。
他携双儿、珂珂、李婉儿并松平鹰贤,五人五骑,自铜驼陌入城。
沿途百姓跪拜如潮,孩童们举着小灯追逐,灯上写着“龙侯千岁”
四字,墨迹未干,被雪水晕开,像一滴滴血。
行至洛水浮桥,忽闻笛声。
笛音清越,却带着潮水的腥咸,仿佛从极远处海面传来。
桥中央,一名白衣少年负手而立,手执竹笛,笛身以人骨为节。
少年眉目清秀,唇色却惨白,像被海水泡过。
他看见韦小宝,微微颔,笛声一转,竟成了《鬼樱谱》里的“潮灭”
。
桥下灯火映着他,影子却扭曲如蛇,在雪地上游动。
韦小宝心中一紧,面上却浮起惯常的笑:“小兄弟,笛子吹得不错,卖不卖?”
少年不答,笛声骤急,桥栏上的纸灯一盏接一盏熄灭,黑暗如潮水漫来。
黑暗里,杀机骤现。
桥两侧灯笼后,数十名黑衣人同时拔刀,刀光如雪,直取韦小宝咽喉。
胡图图大喝一声,斩月刀出鞘,刀光如匹练,将三名黑衣人拦腰斩落。
血溅在雪上,像一簇簇红梅。
珂珂姑娘的佛珠飞旋,蓝光化作屏障,挡住另一侧刀雨。
李婉儿短刀翻飞,身形如燕,每一次起落都带起一蓬血雾。
松平鹰贤拔刀相助,刀风卷起雪尘,竟将黑衣人的影子逼退三尺。
韦小宝未动,只抬手一弹,软剑如灵蛇出洞,剑尖点在一枚飞来的暗器上——那是一枚极细的骨针,针尾刻着“月读”
二字。
骨针被剑气震碎,碎屑在火光中化作青烟。
黑衣人攻势如潮,却无人退却。
韦小宝忽然听见一声极低的笑,像是从地底传来。
笑声未止,桥下的洛水忽然翻涌,一座冰桥自水中升起,桥上站着一名黑衣老者,手持一柄折扇,扇面绘着半轮血月。
老者朝韦小宝微微拱手:“龙侯爷,洛阳灯会,特来送您一份大礼。”
话音未落,折扇轻挥,桥下千盏彩灯同时爆裂,火球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