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暖春启新程,同心绘宏图(2 / 3)
,我们会为您保留最好的摊位,还会减免三年的赋税。不仅您的儿子能受益,平阳府的百姓也能有更多商机,这难道不是比守着一块空地更有意义吗?”
王乡绅看着地图上纵横交错的商路,又想起儿子信中对商路的愁怨,终于松了口:“好!这地我让了!但我有个条件——新集市的丝绸区,得让我儿子来经营,我要亲眼看着他的生意好起来。”
“一言为定!”陈文瀚笑着点头,“我们不仅会给您儿子留摊位,还会帮他联络客源,让他的丝绸生意越做越大。”
难题解决后,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卡文迪根据西方的建筑风格,为新集市设计了拱形的门廊与通风的阁楼,既美观又实用;叶问则建议在集市中间修建一条“便民巷”,设置免费的茶水摊、针线铺,方便百姓与商贩;君正则带着弟子负责工地的安全,每天巡查建材的质量,确保工程不会出纰漏。
一日午后,陈文瀚正在工地查看进度,突然接到江南传来的消息——苏婉卿率领的水勇队在台州港击退了一股倭寇,还捕获了倭寇的首领,江南海防已基本稳固。随信寄来的,还有一张苏婉卿手绘的海防图,图上标注了新增的了望塔与战船停靠点,末尾还画了一个小小的西楼图案,旁边写着“待君归,共赏春”。
陈文瀚握着信纸,心中满是暖意。他想起去年在江南的并肩作战,想起西楼前的约定,当即提笔回信,邀请苏婉卿在新集市建成后前来平阳府,共商两地通商与海防的合作事宜。
日子一天天过去,新集市渐渐显露出雏形。一排排商铺整齐排列,木质的招牌上刻着“西域香料铺”“中原瓷器行”“江南丝绸庄”等字样,五彩的绸缎挂在店铺前,随风飘动,格外亮眼。集市中央的便民巷里,茶水摊的炉子冒着热气,针线铺的妇人正为商贩缝补衣物,处处透着温馨。
竣工当日,平阳府举行了盛大的开市仪式。陈文瀚、周文斌、伊思玛仪、王乡绅站在集市门口,共同揭开了“通和集市”的匾额——“通”是通商互通,“和”是和睦相处,这两个字,正是平阳府与西域、中原各地交往的写照。
百姓们涌入集市,有的在香料铺前挑选西域的孜然与胡椒,有的在瓷器行里把玩精致的青瓷,有的在丝绸庄前驻足,欣赏江南的云锦。西域商人用生硬的中原话与百姓讨价还价,中原商贩则学着西域的礼仪,为客人递上茶水,偶尔还会有孩童拿着糖画,跑到西域商人面前,用稚嫩的声音问:“叔叔,这个好吃吗?”
陈文瀚与叶问并肩走在集市里,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中满是欣慰。“还记得去年此时,咱们还在为抵御兰卡部落而奔波,如今却能安安稳稳地逛集市,看着百姓们安居乐业。”叶问轻声说,目光落在一家药材铺前,钱掌柜正为一位西域老人诊治,动作耐心而细致。
“这都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陈文瀚望着不远处的青铜古钟,它静静地立在清凉寺遗址旁,钟身的梵文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芒,“以后,咱们还要把通商集市办得更大,让更多地方的人来平阳府,让这里成为真正的‘互通枢纽’。”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熟悉的马蹄声。陈文瀚抬头望去,只见苏婉卿骑着一匹白马,身着素色衣裙,手中握着缰绳,正朝着集市而来。她的身后,跟着几名江南水勇,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海风气息。
“文瀚!我来赴约了!”苏婉卿翻身下马,脸上带着笑意,眼中满是对新集市的好奇,“这就是你说的‘通和集市’?果然热闹非凡,比江南的集市还要有特色。”
“你能来,太好了!”陈文瀚走上前,接过她手中的马鞭,“我带你逛逛,看看西域的香料,中原的瓷器,还有百姓们的手艺。”
苏婉卿点头,与陈文瀚并肩走在集市里。她指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