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三百八十七章 告诉校长,海鸥飞不动了?不,海鸥还可以飞(1 / 4)

加入书签

    廖尧湘与周卫国二人的抵达,宛若两柄利剑。

    从小鬼子第95师团的两肋位置,插了进去。

    机械化部队的威力,在这一刻完全展现了出来。

    周卫国本就是日耳曼帝国柏霖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

    其指挥机械化部队作战的水平,比之廖尧湘丝毫不差。

    至于廖尧湘!

    虽说是黄埔六期出身,但作为黄埔六期毕业生,能够一路升迁至眼下这个位置。

    绝非一般人。

    要知道廖尧湘最高的职位是奉北剿匪总司令部第九兵团司令官。

    其在辽沈战役中战败,这才被俘。

    虽说丁伟曾说自己一个师,扫廖尧湘一个军。

    但廖尧湘的指挥能力,绝对不容小觑。

    两大机械化部队的名将从两侧,对小鬼子第95师团发起进攻。

    犹如一把铁钳,将小鬼子第95师团狠狠钳住。

    钳形攻势!

    这种钳形攻势战术,是将己方军队分成两路,于两个方向向敌方进攻。

    迫使敌方拉长战线,两面作战。

    军事学领域将钳形攻势界定为分兵两路实施外线机动的包围战术,作战单元需保持后方保障与翼侧联系。

    其核心逻辑是通过双向压力迫使敌军防御体系解体,相较于"楔形攻势"等单点突破战术,更强调战略层面的空间压缩。

    日耳曼帝国陆军就在41年巴巴罗萨行动中,以装甲集群为矛头形成200公里纵深钳形包围圈,开创机械化战争时代该战术的新范式。

    钳形攻势成功实施,需具备三大要素。

    第一:突击力量需保持机动速度优势,如古德里安装甲部队日均推进的作战效率。

    第二:两翼部队必须维持通信联络与攻势协同。

    第三:航空兵需提供至少72小时持续空中掩护,确保钳形攻势的突进节奏。

    无论是周卫国的102师,还是廖尧湘新编22师,都具备强大的机动速度优势。

    再加上通讯协作能力、空中掩护作战能力。

    两军展开的钳形攻势极为顺利。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