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百家争鸣归秦礼,释经权柄握天机(2 / 2)

加入书签

有损自己的帝王之威。

但,昭武帝的选择,每次都截然不同。

打破常规的手段,却往往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

而原本跪谏的儒生们,亦是感觉到目瞪口呆。

昭武帝对于‘民为本’的解释说明,固然让他们感觉到激动。

但,其对于‘纲常’的阐述,粉碎了儒家理论构筑的世界观。

对于他们的打击,可以说相当巨大的。

“君之权威,需要植根于民之拥戴……”

年轻的儒生失神的重复这句话,脸色不由得苍白。

皇帝肯定了纲常,却又亲手抛弃了‘纲常’神圣的根本。

“他……他这是在解经啊!”

一位老儒生看到了关键,“昭武帝用《荀子》之言,曲解……不,是重塑了‘君臣’之义。”

“这‘论道’,哪里是论道?分明是……”

他想批判,但却找不到合适的词汇。

天幕上的场景,无不都在粉碎老儒生的认知。

其他的朝臣也在议论,他们各有所悟,也各有所困惑。

而嬴政却无法理解,昭武帝是因为什么原因,能够接受这场‘论道’的?

天幕上,儒家和法家没有继续争辩。

再次登场的,则是一位墨者。

墨者衣着简朴,声音激昂的道:“陛下!墨家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皆与‘天下为公’暗合!”

“尤其‘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更是‘以民为本’之践行!”

“望陛下纳墨家实用之学,以利万民!”

另一侧,一位道家隐士风范的老者悠然道:“治大国若烹小鲜,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陛下欲一统人心,莫若行无为之治,使民自化。”

“过多干预,恐违天道。”

墨家和道家,这二家一开口,其余的诸子百家,亦是加入了辩论的战场。

而这场论道持续了数日,似乎谁都说服不了谁。

各家学说在这“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的熔炉中碰撞、激荡、融合。

不断有学者尝试用新的角度阐释本门经典,以契合这核心精神。

质疑、辩论、启发,层出不穷。

可以说,新一代的‘诸子百家’,在昭武帝的引导下,从战国时代,转化为为‘大一统’帝国时代的诸子百家。

女主播的声音,亦是在最后响起。

“渭水论道,有其极大地重要性和积极意义,那就是让帝王再次肯定了‘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的根本。”

“任何学说,都要在这个价值观基础上,才能获得官方认可。”

“而天下士子,亦是通过此次盛会,明白了帝国需要什么‘学问’,以及如何‘正确’地阐释自家经典。”

这是,不亚于‘思想’上的‘文化一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