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三年时间,BG-103成功了?(1 / 2)

加入书签

CPU芯片估计还要等一两个星期才会寄过来。

GPU因为没有上市需求原因,伊斯教授他们只做最高版,中低端只要阉割一下就行。

...

与此同时。

盘古科技CMOS研发小组。

CMOS部门研发出新一代的传感器。

新的传感器采用0.13微米工艺,传感器尺寸来到1/3英寸,摄像头像素来到500万,成像效果比上一代更加强悍,成像效果已经秒杀SONYF717。

只可惜光学组装厂还没落地,否则可以直接生产供货给友商了。

或许大家很好奇为什么要拿SONYF717来进行对比。

那是因为即使SONYF717已经上市两年时间,它仍旧是数码相机里面最强悍的。

王明将最新研发的CMOS传感器数据发给沈浪后,沈浪这边也是当场给他回了一个信息。

沈浪:“继续研发大尺寸CMOS,小尺寸CCD优化也别停,最大尺寸为44MM和33MM。”

在看到沈浪发过来的信息后王明也是倒吸一口冷气,因为这个尺寸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他搞不明白什么样领域才会用到这么大尺寸S。

王明:“好的,沈总。”

不过沈浪安排下来的工作他还是会去做的。

...

盘古科技10楼。

光刻机研究中心。

钟振华隔着观察室的玻璃窗死死盯着机房里面的光刻机。

历时3年他们终于将BG-103搞出来了,这还多亏沈浪的100亿投资基金,否则他们也没办法在3年内弄出来,他们原本计划在今年推出BG-104,结果却因为限制问题多耗了两年的时间。

当然这期间他们也没有闲着,在这期间他们弄出不少新专利,例如浸没式光刻技术的专利。

除此以外他们还为沈浪甄选十二家与光刻机相关产业链公司,目前为止已经向这十二家公司投资金额28亿,同时也获得了这些公司15%到40%的股份。

他们在实验室内成功将193ArF激光缩短到134。

当然他们也只是能再实验室内实现,他们没有办法将这项技术量产。

因为他们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掌握制造光刻机使用的193ArF激光发射器的技术。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你没有掌握制造光刻机使用的193ArF激光发射器的技术。

你的193ArF激光又是怎么来的?

没有193ArF激光你又是如何将浸没式光刻技术实现的?

他们没办法制造光刻机使用的193ArF激光发射器,并不代表他们没办法制造193ArF激光。

经过半个小时操作他们终于将想要的图案都刻进一块8寸的晶圆里面。

想要知道成功与否还需要差不多3天时间才知道,后面还有7个步骤等着他们去操作,这七个步骤最少需要3天的时间来完成。

不过就算BG-103成功了,他们距离国际水平还很远。

之前就说过BG-103是在BG-101分步式光刻机基础下改造的。

分步式光刻机采用分步重复曝光技术,每次仅曝光硅片上的一个独立区域(如单个芯片或小面积图形),完成曝光后通过机械步进移动硅片至下一位置重复该过程。

分步式光刻机光刻机不仅效率慢,最高也只能支持0.13微米的工艺。

想要提高速度并且制作100纳米以下的芯片,就必须采用步进式光刻机才行,进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