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润雨细无声(2 / 4)

加入书签

> 商谈的重心,迅速转回到眼前最紧要的军务——如何配合前线深入草原的朔方军主力,彻底犁庭扫穴,覆灭突厥王庭。

粮道如何优化?伤兵转运路径?新募民夫的分派?备用军械的补充点?

……事无巨细,一项项军务被快速讨论、敲定。

苏烈此时再无半分旁骛,他的话语中充满了绝对的信任和对“明路”的笃定,配合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苏慕白处理起这些军务来,更是如同庖丁解牛,精准高效。

他仿佛对整个幽州乃至北疆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项物资储备、每一个可用人才都了然于胸。一道道命令从这位幽州知州、新任兵部侍郎口中发出,立刻经由在场的将领、门外候命的州府佐吏迅速传播、执行下去。

效率之高,令苏烈这位久掌兵符的统帅都暗暗心惊,更觉自己今日之托付,明智无比。

这场关乎朔方军、关乎幽州、也关乎未来格局的议事持续了足足两个时辰。

当苏烈带着一叠盖有幽州府印与苏慕白私章的命令文书离开府衙时,夕阳的余晖已为这座雄城勾勒上壮丽的轮廓。

他回望那灯火初明、沉静却又似乎蕴藏着可怕能量的府衙正堂,心头一片踏实。

苏烈知道,从今往后,这幽州,乃至整个北疆的战局,真正意义上地被这一双手,完全、彻底地掌控了。

随着府衙大门关闭,暮色四合。

苏慕白并未歇息,他转身进入了内堂书房。

接下来的数日,幽州城的运转模式悄然发生着更深层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如萧钦言与四王那样明目张胆,锋芒毕露,要求“全权节制”和巨额钱粮。

它更像一条无声渗透的河流,润物细无声。

林如海在神都的力量,开始通过苏慕白的手,高效、精准地注入幽州这个巨大的边镇机体。

首先是吏治的悄然渗透。

一纸调令,几名深悉军需运转、精于计算的户部能吏,悄然抵达幽州,进入转运司关键岗位。同时,几名苏烈身边主理军中文书的幕僚被“推荐”到新成立的“北疆军务协调署”,这个由苏慕白直接掌控的机构,名义上是协调军民事务、保障后勤支援朔方军作战,实则逐渐成为掌控军需脉络的核心。

军权与政权开始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幽州府衙原本专管民政的机构,如工房、兵房、仓房,在苏慕白的强力推动下,与苏烈指定的几名军需官深度对接。

从前线朔方军需要什么,层层通报,再到州府协调调拨的模式,变成了前线需求信息直接汇集到那个“协调署”,由署内军民双方代表共同评估决策,指令同时直达州府相关机构、屯粮点、军械库,乃至涉及征发的里甲。

速度,精准度,远胜从前。

苏烈甚至开始习惯将许多后勤方面的决策直接转给“协调署”定夺。

他的核心精力,完全放在了指挥前方的决胜之战上。

萧钦言和四王可望而不可求在西海形成的局面,被苏慕白和林如海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正悄悄在幽州达成。

半个月后,傍晚。

暮色将幽州府衙高檐的轮廓吞没,后宅浴房内水汽氤氲。

薛宝钗绾起衣袖,露出半截莹白小臂,正用丝瓜瓤蘸了澡豆,细细擦洗苏慕白的脊背。

氤氲热气里,她目光忽地凝在他左肩胛下方——一道狰狞的暗红伤疤斜贯而过,皮肉翻卷愈合的痕迹在烛火下如同匍匐的蜈蚣。

再往下,腰侧另有一道稍浅的刀痕,虽已收口,却仍透着未褪尽的青紫。

指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