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说动(2 / 3)
斤两,并无坐镇一方之才,但王愔之也不需要他有多少才能,浙州是大后方,不直面兵锋,只要稳着不乱来就可以了。
在这方面,王愔之还是相信顾恺之的,顾恺之拥有士人的通病,即不谙庶务,好游山玩水。
在王愔之眼里,只需顾恺之做好吉祥物,裱糊起他拉拢吴姓士族的门脸,就够了,至不济也不能为刘裕所用。
只不过,王愔之希望能将治所放在钱塘,但顾恺之不肯,非得治上虞,毕竟上虞的山水比之钱塘更加壮丽。
且境内还有鉴湖、曹娥江,以及谢玄遗下的始宁墅遗址,经营的好,又是一份家业。
王愔之也没办法,听之任之。
大体达成了共识,王愔之突然问道:“公等久居江东,不觉越来越逼仄了么?”
“哦?王郎是为何意?”
顾恺之也是老狐狸,反问道。
王愔之幽幽道:“当年孙策、孙权下江东,江东士人被迫与之合作,后王濬楼船下益州,江东士人又一次妥协,再至衣冠南渡,北方士人大举南下,如今连吴郡老巢都被北府诸将侵占了不少,试问再过个一两百年,江东可有吴姓士人的立锥之地?”
“王郎何不直言?”
陆仲元沉声道。
王愔之道:“有话说的好,久守必失,今日失五城,明日失十城,吴姓士族纵然家业再大,一刀刀割下去,又能撑得了多久?
如今青州唾手可得,慕容德覆灭只在我一念之间,当地又人烟稀少,诸公何不遣子侄辈率领部曲僮仆随我北上青州,开拓家园?”
“这……”
四人面面相觑。
谁都没想到王愔之会邀请他们进军青州。
难道他不知道我们吴人最爱苟么?
王愔之扫了眼,又道:“诸公可见义兴豪强?本乃寒素门第,现已在青徐,乃至于荆州扎下根来,不消几十年,就能把家业发扬壮大。
届时诸公的后辈,再见着这些豪强的后辈,谁高谁低,尤未知也。”
还别说,四位老登居然动心了。
毕竟王愔之说的是事实,从孙策孙权开始,到司马炎,再到衣冠南渡,哪个不是趴在吴姓士人身上吸血?
尤其是衣冠南渡以来,吸血更凶。
义兴沈氏、吴兴周氏与长城钱氏今何在?
吴郡四姓,会稽四姓衰落成什么样子了?
这是赤果果的血泪史啊。
诚然,这与家族子弟不肖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司马氏与侨姓士人系统性的打压。
而究其根源,正是王愔之所说,吴姓士人总想着守住自家一亩三分地,缺了进取之心。
陆仲元沉吟道:“我陆氏先人士衡公与士龙公曾北上,十余年间,倍受讥讽,最终身死族灭,自此我吴人心冷矣!”
王愔之摆摆手道:“公多虑了,陆氏二公之所以罹难,根源在于孤身北上,无部曲僮仆护翼,又无庄园土地倚为根本,岂能不仰人鼻息?
倘若二公有数千部曲随从,岂会受辱于孟玖一区区宦人?”
张敞问道:“王郎乃是侨人,为何帮我吴人?”
王愔之正色道:“在我眼里,并无吴侨之分,再者,我出身建康,太原于我,只是姓氏前冠以的定语罢了,连乡音都不曾记得,哪里还会再以太原为故地?
诸公也不必考虑战败之事,跟着我,天下无不可败之敌,仆言尽于此,何去何从,诸公宜细思。”
席中安静的落根针都能听到,显然,这关系到吴姓士族数百年来的根本方向。
“也罢,王郎年纪青青,尚有匡济天下之志,吾等老朽,岂肯甘于人后,王郎离京之时,吾等随王郎一道离去便是!”
顾恺之深了口气,掷地有声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