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苹果吃不出桔子味(2 / 3)

加入书签

/p>

“那是当然了。”他道,似乎并未察觉到我的心思。

“说实话,我感觉,仅仅只是感觉,正如你所说,这位冯博士的论文虽然写得很好,有数据,有分析,有结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文风扎实,看着也挺像模像样的,毕竟是北大社会学系出产的博士论文嘛,质量那是肯定低不了的,但是,我认为他作为一个典型的学院派人士,又是从北京著名高校空降的,只是浮光掠影地在乡里和县里分别挂职了一段时间,很多东西只是听别人‘说’的,还算不上真正的第一手资料,因为他在调研别人的时候,别人也能是有选择地告诉他一些最简单的情况罢了……”我滔滔不绝地向他表达着自己心中的想法,一旦说到自己的感受,谁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虽然他也掌握了一些书面资料。”他补充道。

“他作为一个首都高等学府派出来的客人,一个在读博士生,到基层过来镀镀金,挂个无足轻重的闲职,顺便完成一下毕业论文,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谁愿意给他说太深的东西呢?”我自作主张地分析道,一不小心就暴露了我对这篇论文的知晓程度,尤其是网上一些关于它的评论,部分评论。

“嗯,有道理。”他把我刚才的话又还给我了,这是他和我聊天时惯用的交流方式,我早就见怪不怪了。

“所以说,归根结底,我认为他充其量也就是掌握了一些大家都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的普遍意义上的东西而已,既算不上有多大的发现,也没得出什么了不起的有突破性的结论和成果……”借此机会我斗胆评论道,尽管说的都是实打实的心里话,但是真正要打成字并发给他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

这也是我当年选择读理科而不选择读文科的原因之一,我一直都觉得文科的东西太容易被别人否定和批评了,它不像理科的东西那样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唯一的,确定的,旁人很难直接推翻的。莫言都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我获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你看我还低调不低调,我会非常地张扬,因为这是我的发现,已经被世人证明了,这个定理就存在在宇宙里,不服气你也发现一个?但文学就不一样了,在文学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有人认为这本书是天才之作,也有人认为这是个什么玩意。”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这样的,它很难有一个准确的高下之分,好或者不好,旁人都不好下结论。

“哦,是吗?”他立刻调侃道,估计心中应该大有棋逢对手和将遇良才的美好感觉,因为我就是这样想的。

有些话我虽不能对他说,但是却不耽误我独自品味。

“要是10分满分的话,这篇论文我给7分。”我不知天高地厚地说道,希望那位中国政法大学的冯副教授不要生气,毕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嘛,他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哈哈。

“嗯,有见解,敢说实话。”他趁势表扬道。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嘛。”我也赶紧奉承他道,彼此之间大有沆瀣一气与同流合污的的意思。

“看来你知道的比我还多。”他道。

他终于意识到并愿意点破这一点了,好同志。

“哪里,哪里,我是瞎猜的,胡乱评论的,说实话,我根本就没系统地看过那篇博士论文,所以我说的,都不能算数。”我赶紧非常谦虚地回道,就怕他误以为我闲着没事在刻意地绕他玩。

虽然我没全篇看过《中县干部》的原文,但是理工科方面的硕士论文我是亲自写过的,写论文的一套基本流程我还是略懂一些的,因此也就不难猜测其中的道道了,毕竟做学问的道理都是想通的。

此刻,秋夜,已深了。

窗外的蟋蟀声也渐行渐远并终至无声无息了。

三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