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众口难调(3 / 3)
太紧,寄予的厚望太多,所以自觉不自觉地就赋予了其很多耀眼的光环,从而把更多的原本就不必要的心思都花在这方面了。正是由于作者在努力塑造书中唯一主角的时候用力过猛,心思过盛,苛求太多,想得太全,反而对主角的伟大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从而失去了很多的真实性。而对于书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配角,作者往往就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刻意塑造他们,这就在无形当中保留了他们身上相当多的真实性。众多的配角是作者随手拿来填补情节的,是一种多了也不多和少了也不少的陪衬和点缀,所以他们的真实性基本都被保留了下来。
什么叫“收之桑榆,失之东隅”?这就是。
看了他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十分契合他的意思的。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所以我认为,看这部小说最关键的窍门就在于,好好地欣赏那些无处不在的配角。比如说上青林那边的乡镇干部们,侯卫东后来回到上青林看望他们时,他们当中的多数人还是原先的老样子,那才是真正的可信度较高的生活场景。而其他的几个副主角,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作者在他们身上难免会留下编造的痕迹,只要是编造,就降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