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第 100 章(1 / 6)
夜色如墨,港城边缘的码头在暴雨中沉浮。海浪拍打着锈迹斑斑的铁架桥,远处渔火微弱闪烁,像被遗忘的星点。林振宇和叶念念蜷缩在一艘废弃渔船的舱底,雨水顺着破洞滴落,打湿了背包里的脉冲校准器。
“信号屏蔽越来越强。”叶念念低声说,手指在掌上终端滑动,“斗门一带的民用网络已被‘启明智算’接管,所有基站都接入了AI监控系统。我们一旦联网,三秒内就会暴露位置。”
林振宇拧紧防水布的绳结,望向窗外:“那就不用网。”
“你说什么?”
“我们用老办法。”他从包里取出一块老旧的无线电发报机??那是唐然临行前塞给他的,说是从退役边防警手里淘来的古董,“二十年前没有云端同步,没有量子加密,可人照样传递消息。那时候,信任靠的是摩尔斯码和心跳对得上拍子。”
叶念念怔了怔,忽然笑了:“你还真像个七零年代穿越过来的人。”
“我母亲就是那个年代活下来的。”他调试着频率,“她说过,最危险的时代,不是机器失控的时候,而是人心开始怀疑彼此的时候。”
电波嘶鸣中,一段简短的密语被发送出去:**L.M.inD.M.??Needsilentpickup.Nodrones.Notrace.**
这是他们与小琳母亲联络的唯一方式。当年李薇留下的暗语本里提到,这位曾参与S-7情感建模的女人有个代号:L.M.(LittleMother),而她唯一的应答方式,是通过渔民之间口耳相传的潮汐密码回传信息。
等了整整一夜。
黎明时分,一只灰羽海鸥落在船头,脚踝缠着一根细线,线上挂着一枚贝壳。叶念念小心翼翼拆开,里面是一张微型胶卷,经放大镜辨认后,显现出一行手写坐标:**北纬22°13′,东经113°28′,红礁屋后第三棵木麻黄树下埋盒**。
“她还活着……而且一直在等。”叶念念声音微颤。
两人换上渔民装束,混入早市运鱼的车队,借着浓雾掩护驶向斗门深处。沿途所见皆令人窒息:智能渔港高耸的塔台上布满摄像头,巡逻机器人如猎犬般穿梭于滩涂之间,每户人家门口都贴着“智慧城市示范户”标签,门牌编号由AI动态调整,陌生人根本无法定位。
但他们注意到一个细节??几乎所有孩子都被送往“海洋认知中心”接受“神经优化训练”。公告栏上写着:“提升专注力,预防未来焦虑症。”可那些孩子的目光呆滞,走路步伐一致,像是被某种节律控制着。
“他们在做预适应。”叶念念咬牙,“把普通人改造成‘新人类’的温顺胚胎。”
终于抵达坐标地点。那是一座孤零零的红顶小屋,背靠礁石,面朝退潮后的泥滩。屋外晾晒着渔网,墙上挂着褪色的儿童画,画的是一个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