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军粮之战(3 / 4)

加入书签

/p>

赵新兰端起茶盏的手微微一顿,茶沫在水面晃出细小的涟漪:“军粮之事,容后再议。待贵军返回沈阳,我自会让人押送过去,绝不拖欠。”她放下茶盏,声音平静无波,“千里送粮不易,如今太原刚定,沿途盗匪横行,贸然运送怕是不安全。”

“公主说笑了。”范文程突然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大启眼下是什么境况,我们心里都有数。库房空空如也,商户被搜刮得连门板都不剩,您说等我们回去再给,到时候怕是连个送信的人都找不到了——找谁要去?”

他向前半步,语气里的笑意渐渐褪去:“我主急于返回沈阳,最多再等一周。这三万五千石军粮,若是凑不齐,便是大启违约。盟约上写得明白,违约者当承受我大清的怒火,到时候兵戎相见,可怪不得我们不顾道义。”

赵新兰猛地抬头,眼中寒光乍现,手不自觉地按在腰间佩剑上:“范先生这是……强逼我大启拿出粮食?”帐内的亲卫瞬间绷紧了神经,手按刀柄的声响在寂静的清晨格外刺耳。

范文程却毫不在意,反而抚掌轻笑:“呵呵,公主此言差矣。什么时候要求兑现承诺,也成了强逼?”他凑近半步,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大启自诩礼仪之邦,总不能说过的话不算数吧?”

他话锋陡然一转,目光扫过窗外空荡荡的街巷:“实话说了吧,我们就是瞧见贵军无期限地‘借用’商户粮食,才不得不如此。那些被敲开房门的掌柜、被抢走存粮的百姓,哪个不是敢怒不敢言?”他摊开手,语气带着几分嘲弄,“要不要信守承诺,公主您自己看着办。一周时间,足够筹措了。”

“告辞。”范文程深深一揖,转身便走,藏青色的袍角扫过门槛时,连头也未回。

赵新兰望着他的背影,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直到那抹藏青色消失在巷口,才猛地将茶盏掼在案几上。青瓷碎裂的脆响里,她低声嘶吼:“欺人太甚!”

亲卫们噤若寒蝉,谁都看得出,这位素来镇定的公主殿下,此刻是真的动了怒。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满地的瓷片上折射出刺眼的光,像极了范文程离开时,镜片后那抹得意的冷光。

种师道从屏风后走出,望着地上的碎瓷片,沉声道:“殿下,范文程是故意的,他就是想逼我们在军粮上让步。”

赵新兰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恢复镇定,只是眼底的疲惫更深了:“一周……”她喃喃自语,指尖划过案几上的地图,最终落在大同的位置,“萧宗真还在大同等着,这边又被死死拿捏,这粮食,到底该从哪里来?”

种师道的目光落在案几的碎瓷片上,忽然压低声音:“公主殿下,眼下还有一处地方,应当存有足够的粮食。”

赵新兰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希冀,随即又沉了下去:“你的意思是……让我们纵兵抢粮?”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尖锐,“甚至抢的还是……”后面的话哽在喉咙里,她想起那些在天门阵前浴血的士兵,想起太原府里嗷嗷待哺的伤兵,可抢粮这两个字,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舌尖发疼。

种师道缓步走到地图前,指尖重重戳在太原以北的一个小点上:“五台县。”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要被窗外的风声吞没,“李星群曾在那里做过知县,据说他治理得法,百姓殷实,就算经历战火,私藏的粮食也绝不会少。”

赵新兰的呼吸骤然停滞。五台县……她想起李星群偶尔提起的那个地方,说那里的百姓会在秋收后把粮食藏在地窖里,说那里的孩童能背出他写的《劝农诗》。她下意识地摇头:“不行,那是李星群苦心经营的地方,百姓们……”

“殿下!”种师道突然提高声音,苍老的脸上露出决绝,“范文程只给我们一周时间!大同的萧宗真还在喘息,伤兵营每天都有人因为缺药断粮死去!”他指着帐外,“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