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2章 归墟迷途(57)(9 / 9)

加入书签

妈祖符,再安抚他的执念!”卓青翻出《东海渔民俗志》里关于妈祖祭的记载,“妈祖祭需要‘航船三礼’——新渔网、活鱼、平安符,新渔网象征着丰收,活鱼象征着生机,平安符象征着守护,三者放在妈祖像前,再念祭文,就能净化符和浊影。”

众人立刻准备:渔民们拿出新织的渔网,挂在妈祖像旁;施伯跳进海里,很快捕到条活蹦乱跳的石斑鱼,放在祭台上;阿娜和青禾用剩下的朱砂和松脂,做了平安符,贴在妈祖符旁。沈砚举起地脉玉符和冰脉符,两道光射向妈祖符,符面的金光渐渐恢复,影盗的丝开始融化。

卓青翻开《东海渔民俗志》,念起妈祖祭文:“妈祖在上,东海渔民,携九州守脉人,献以渔网,贡以活鱼,奉以平安,告曰:雾障散,航船安,执念息,海疆宁……”祭文念完,妈祖像的裂缝开始愈合,浊气渐渐消散,影盗的浊影看着新渔网和活鱼,身影变得透明,最后化作光粒,融入妈祖符,符面的金光彻底亮起,雾岛的雾障开始散开。

雾岛的渔民们欢呼起来,纷纷对着妈祖像跪拜,渔船的船眼也恢复了光亮,能看清远方的航线。众人走出古祠时,雾已经散了,东海的阳光照在海面上,泛着金色的光,远处的归墟方向也传来阳气的回应,界隙的光带依旧稳固。

可就在这时,沈砚怀里的妈祖符突然发烫,符面映出归墟底渊的景象:底渊的地脉基石旁,有个淡黑的光点,比之前的浊气更隐蔽,像是颗刚发芽的“执念种子”,种子的周围,缠着几缕极细的线,连接着九州各地的守脉人,像是在吸收他们的执念。

水婆的水心镜也映出同样的景象,镜光里还能看到那颗种子的轮廓,上面刻着个模糊的“守”字:“这是‘守脉执念种’,是历代守脉人的执念凝聚而成,一旦发芽,会变成新的浊气,影响所有守脉人,让他们的执念变成邪祟。”卓青翻遍所有古籍,终于在《汉时守脉札记》的最后一页找到句话:“守脉者,执于守,亦困于守,执念种需‘九州守脉心’方可化,心者,非力,乃信也。”

沈砚握紧妈祖符,看着归墟底渊的方向,东海的浪拍打着船板,像是在提醒他守护的意义。他翻开《东海渔民俗志》,在空白页上添道:“雾岛妈祖符净,影盗散,东海航脉固;然归墟底渊现守脉执念种,缠九州守脉人执念,需寻‘九州守脉心’化之,心者,乃守脉人之信念凝聚,非力可破……”

阿娜摸着怀里的沙母经卷:“守脉心就是我们的信念吧?只要我们都记得守护的意义,种子就不会发芽。”青禾也点点头:“李道长说,信念比力量更重要,只要我们相信能守住,就一定能守住。”渔民们也围过来,陈阿公笑着说:“我们会一直跟着你们,不管是执念种还是别的,我们都一起面对。”

小鲛人跳进沈砚怀里,浊海珠的蓝光映出九州守脉人的身影:西域的阿依古在沙井旁祭沙母,岷山的李老道在山神洞点灯,极北的雪卫在冰脉洞巡逻,岭南的瘴卫在瘴地巡查,每个人都在坚守着自己的守护,他们的信念化作淡金的光,顺着地脉连线,往归墟底渊的执念种飘去,种子的淡黑光点开始变得微弱。

众人驾着渔船往归墟底渊出发,东海的阳光照在船帆上,泛着温暖的光。沈砚站在船头,看着九州各地传来的信念之光,心里充满了坚定——守脉人的信念,就是最好的守护,只要这份信念还在,无论多少浊气和执念,都能化解。归墟底渊的轮廓在远处渐渐清晰,执念种的光点还在闪烁,一场新的、关于“信念”的守护,即将在归墟的海风中展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