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7章 归墟迷途(52)(3 / 9)

加入书签

来了,还说梦见个穿蓝布衫的老人敲鼓,给了他碗米酒喝!”渔民们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着方壶山的事,沈砚拿出影镜,给他们看里面的影窟景象,听得众人连连称奇。

海桩翁站在码头,敲了三下潮音鼓,鼓音传遍渔港:“三月三祭海桩,各家各户备潮头米、桩头酒,别忘了点影灯,别让影盗再上门!”渔民们纷纷应和,开始忙着准备祭品,渔港里渐渐热闹起来,晒网的、酿酒的、编影灯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劲。

苏晚娘把札记递给沈砚,上面多了行新写的字:“瀛洲山,珊瑚礁,礁母醒,骨螺粉;蓬莱山,冰下蜃,千年寒,双佩温。”沈砚笑着点头,把札记放进布囊,和《东海渔民俗志》放在一起。远处的瀛洲山依旧泛着红光,蓬莱山的方向飘着淡淡的白雾,像是在召唤着他们。

小鲛人跃出水面,嘴里衔着片珊瑚礁碎片,碎片上沾着点红色的黏液,正是礁母的痕迹。沈砚接过碎片,指尖传来阵温热,像是在提醒他,新的冒险即将开始。他望着归墟的方向,心里充满了坚定,不管是礁母还是冰蜃,不管是珊瑚礁还是千年冰,只要有这些伙伴在,有民俗的规矩在,有守护的信念在,就没有闯不过的难关。

渔港的灯火渐渐亮起,影灯的光在海面上飘着,像无数颗星星。沈砚坐在渔屋的门槛上,翻开《东海渔民俗志》,在“归墟五山”的总目下,又添了行字:“方壶已平,瀛洲待探,蓬莱可期,归墟之路,未有尽时……”他抬起头,月光洒在海面上,泛着银色的光,远处的潮音鼓传来低沉的声响,像是在为下一次的远航,奏响序曲。

沈砚把方壶山的盐神佩收进铜盒时,指尖触到盒底一道细微的刻痕——不是之前留下的,而是新添的,纹路像朵半开的珊瑚,边缘还沾着点暗红的粉末,捻开时带着股咸涩的腥气,和小鲛人递来的珊瑚礁碎片气味一模一样。

窗外突然传来渔船的撞岸声,他探头一看,港里的“福顺号”正歪歪斜斜地漂着,船板上沾着些破碎的珊瑚枝,枝桠间缠着几缕灰白的头发,像极了海桩翁说的“礁母发”。渔民们围在船边,脸色煞白,之前驾船的老林蹲在滩涂上,双手抱着头,嘴里反复念叨:“珊瑚里有脸……有张女人的脸……”

苏晚娘拎着影镜匆匆赶来,镜面一照,船板上的珊瑚枝突然发出“滋滋”声,映出团模糊的人影——女子穿着粗布盐工服,半边脸嵌在珊瑚里,正对着老林的方向伸着手,指甲缝里还夹着粒骨螺壳。“是礁母的‘引魂枝’。”她指着珊瑚枝上的纹路,“札记里写着,瀛洲山的礁母想找活人替魂,就会把自己的发丝缠在珊瑚上,漂到渔港引诱人靠近,老林肯定是捞了这珊瑚,被礁母勾了魂。”

老林缓过神后,哆哆嗦嗦地说:“今早去瀛洲山附近赶海,看见水面漂着这珊瑚,上面还挂着个银镯子,我就想捞上来,结果刚碰到,就听见有人喊我名字,眼前一黑,再醒过来船就漂回港了,镯子也没了……”他手腕上有圈淡红的印子,正是银镯子的形状,印子边缘还沾着点珊瑚粉,正慢慢往皮肤里渗。

海桩翁拄着潮音鼓赶来,用鼓槌敲了敲老林的手腕,印子瞬间泛黑:“这是‘礁母缠’,三天内要是不把镯子还回去,珊瑚粉会钻进血脉,人就会变成珊瑚的养料。”他从怀里掏出个贝壳,里面装着些白色的粉末,“这是‘醒魂贝粉’,暂时能压着粉毒,要根治,还得去瀛洲山的鲛人冢取骨螺粉,唤醒礁母的神智,让她自己解了缠。”

沈砚想起小鲛人说的守礁鲛,赶紧去找它。小鲛人正在码头的礁石上晒太阳,尾巴上沾着的珊瑚粉比之前更多,看见沈砚,立刻跳进水里,衔来片更大的珊瑚礁碎片,碎片上刻着“鲛冢”二字,旁边还有行细小的纹路,像是地图。“守礁鲛在冢门口,要答三个题,错了就不让进。”小鲛人用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