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3章 天墓无极(138)(1 / 11)

加入书签

“昆仑三号”的舰桥内,新探测到的信号波形在全息屏幕上反复跳动,淡蓝色的能量轨迹与昆仑符文的频率完美重叠,却又带着一丝从未见过的细微波动——像是在基础频率上叠加了某种音阶,形成独特的“能量旋律”。林夏将信号放大三百倍,屏幕上浮现出一组破碎的星图坐标,指向仙女座星系方向,坐标旁的符文碎片经过李教授初步解读,赫然是“同源之民,守望相助”的含义。

“仙女座星系距离我们约250万光年,以‘昆仑三号’目前的超光速引擎速度,至少需要十年才能抵达。”林夏调出宇宙航线图,仙女座与银河系之间的“星际尘埃带”被标上了红色警示,“而且这条航线要穿越三处不稳定的引力透镜区,飞船的结构和能源系统都要进行全面升级。”

凯凝视着信号波形,银白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这种‘能量旋律’是昆仑文明的‘分支暗号’,只有离开母星开拓新家园的族群才会使用。当年母星陷入危机时,有三支先民乘坐星舟向外迁徙,其中一支前往了太阳系,另外两支的去向一直是个谜。这很可能就是其中一支留下的信号。”

冷锋的手指在指挥台上轻轻敲击,十年的航行意味着他们将错过地球上的许多时光,但信号背后的昆仑分支文明,或许藏着更多关于宇宙和文明延续的秘密。“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他抬起头,目光扫过舰桥内的队员,“李锐,立刻制定飞船升级方案,重点强化引擎、护盾和生命维持系统;张岚,联合昆仑母星的科研团队,解析‘能量旋律’中的隐藏信息,确认信号发送者的具体位置;赵雷,调整突击队的训练计划,加入星际尘埃带的应急作战科目;林博士,计算引力透镜区的安全航道,预留出应急规避空间。”

指令下达的瞬间,整个舰队都动了起来。“昆仑三号”返回蓝晶星系后,立刻驶入母星的太空船坞,数百名昆仑工匠与人类工程师并肩协作,将反物质引擎的功率提升了50%,外层装甲覆盖了能抵御星际尘埃撞击的“晶钢合金”,生命维持系统则增加了三台备用反应堆,确保十年航行中的物资循环稳定。

与此同时,张岚和凯带领的科研团队在“能量旋律”中发现了关键线索——信号每隔72小时会重复一次,每次重复时都会附带一组新的坐标修正值,像是在引导接收到信号的人调整航线。更令人惊喜的是,旋律中还隐藏着一段简短的影像片段:画面中,一颗覆盖着绿色植被的星球上,昆仑先民模样的人正向着星空挥手,背景中的建筑风格与地球昆仑神宫有着明显的同源特征。

“这颗星球应该就是信号发送者的栖息地,我们暂时称它为‘绿晶星’。”张岚将影像放大,画面角落的一颗双恒星系统成为了重要地标,“只要找到这颗双恒星,就能准确定位绿晶星的位置。”

一年后,“昆仑三号”完成升级,补给舱内装满了压缩食品、能源晶体和维修物资,突击队的队员们也完成了星际尘埃带的模拟训练,能够在能见度不足十米的环境中完成协同作战。出发当天,蓝晶星系的民众再次聚集在太空港,凯将一枚刻有完整昆仑符文的金属牌交给冷锋:“这是‘文明信物’,绿晶星的先民看到它,就会知道我们是同源的族人。如果遇到危险,将它插入飞船的能量接口,能激活紧急通讯频道,母星会第一时间收到信号。”

冷锋握紧金属牌,牌面的符文在掌心微微发烫,仿佛在传递着跨越百万光年的文明羁绊。“昆仑三号”缓缓驶离太空港,蓝晶星系的恒星在舷窗外逐渐缩小,最终化作星空中的一颗光点。

航行的前五年,一切都还算顺利。飞船在超光速状态下平稳穿梭,队员们轮流进行日常维护、训练和科研工作,偶尔还会在途经的小行星带停留,采集稀有矿物补充能源。林夏利用这段时间,完善了引力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