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0章 天墓无极(125)(3 / 8)

加入书签

p> 银纹鲛人主动请缨:“鲛人能承受水下的能量冲击,我们来掩护你。”它带领五十名鲛人战士,在脉冲装置周围组成圆形屏障,释放水脉能量形成缓冲层。林深则将能量转换器架在破浪号的甲板上,海灵之心的蓝光直射入海底,与玄铁晶的黑光形成对峙。

苏清鸢握着沧溟杖潜入水中,玄铁晶的冰凉触感顺着掌心蔓延,指引着她向黑色晶体靠近。脉冲装置释放的低频震动让她的耳膜隐隐作痛,但她能清晰地感受到玄铁晶与黑色晶体的能量对抗。当沧溟杖的顶端触碰到黑色晶体时,她立刻注入体内的海灵之气,玄铁晶瞬间爆发出一道黑色光束,精准刺穿了晶体的核心。

“快撤!”苏清鸢大喊着向上游去。黑色晶体在瞬间碎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冲击波,但鲛人组成的屏障与海灵之心的蓝光及时将其阻挡,大部分能量被导入深海,没有伤到鱼群和珊瑚礁。

当脉冲信号彻底消失的那一刻,黄岩岛的海域突然变得热闹起来。最先抵达的蓝鳍参群如同潮水般涌入泻湖,银鳞鱼在珊瑚礁间穿梭,花尾鳗则在浅海区域产下晶莹的鱼卵。大砗磲缓缓张开外壳,滤食着水中的浮游生物,珊瑚虫重新焕发出鲜艳的色彩。林深的监测仪显示,浮游生物密度正在快速回升,洋流也恢复了正常的流动节奏。

“成功了!三线洄游续上了!”陈九爷站在甲板上,看着水面上跳跃的鱼群,激动得眼角发红。护渔队的渔船纷纷鸣响汽笛,鲛人们跃出水面,发出欢快的嘶鸣,声音与渔船的汽笛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南海的上空。

苏清鸢握着海灵之心,看着三条洄游路线在海图上重新变得清晰,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感悟。她对身边的林深和陈九爷说:“我们之前只想着守护封印、对抗邪恶,却忘了南海的根本是生态。三线洄游就像它的血脉,血脉通了,南海才能真正健康。”

林深点头赞同:“这次的事给了我们一个教训。‘深海之眼’的余孽正是抓住了生态的弱点,才差点得手。以后我们不仅要监测封印,更要建立三线洄游的专属监测网,实时追踪鱼群动态。”

陈九爷则补充道:“护渔队可以加入‘鱼群护航’行动。每年洄游期,我们的船就在关键路线巡逻,一方面防止非法捕捞,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发现异常,帮鱼群‘引路’。”

接下来的一个月,苏清鸢等人开始着手建立“南海生态血脉保护计划”。国家海洋局批准在黄岩岛、东沙、西沙等关键节点建立十个“洄游监测站”,配备最先进的声呐和能量探测设备,同时投放了五百个“生态浮标”——这些浮标不仅能监测水温、盐度等环境数据,还能在鱼群迷路时释放引导信号。

护渔队的渔民们成了“洄游护航员”,他们带着鲛人绘制的传统鱼群路线图,在洄游期驾驶渔船巡视。老吴甚至总结出了一套“看天、观水、听鱼”的经验:“清晨要是有海鸥低空飞,说明鱼群离得近;海水发蓝带点绿,就是鱼群在了。”

银纹鲛人则带领鲛人战士,在三条洄游路线的关键位置投放了用珊瑚和海藻编织的“鱼巢”,为鱼群提供休息和躲避天敌的场所。鲛人还发现,花尾鳗的鱼卵需要特定的水流才能孵化,于是它们每天在产卵区用尾鳍划出合适的水流轨迹,提高鱼卵的存活率。

国际海洋科学界对南海的三线洄游保护给予了高度关注。来自挪威的海洋学家特意来到黄岩岛,参观了监测站和护渔队的护航行动,对这种“人类-鲛人-渔民”的合作模式赞不绝口:“北欧的鲱鱼因为失去引路者而迷路,你们却用智慧和合作帮鱼群找回了家园,这为全球洄游鱼类保护提供了绝佳的范本。”

三个月后,南海的生态状况迎来了质的飞跃。黄岩岛的珊瑚覆盖率从之前的37.08%提升到了45%,蓝鳍参、银鳞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