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4章 天墓无极(99)(1 / 10)
“地脉一号”降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地面温度已经接近30c,与火星的寒冷和宇宙的失重感形成强烈反差。刚走出舱门,航天局的赵琳研究员就快步迎上来,她穿着白色的实验服,手里抱着一叠厚厚的资料,脸上带着焦急:“陈砚哥!金星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更严重——‘祝融号’火星基地传来最新数据,金星麦克斯韦山脉的火脉能量在24小时内下降了40%,暗脉族群已经在山脉下建立了‘暗脉火巢’,还培育出了能在高温酸性环境下生存的‘暗脉火蜥蜴’!”
赵琳是陈曦在航天局的同门师姐,主攻类地行星地质研究,三年前就带队对金星进行过无人探测。她翻开资料,指着一张红外探测图:“麦克斯韦山脉是金星最高峰,海拔超过米,山顶覆盖着厚厚的火山岩,地脉核心‘火脉晶核’就藏在山脉主峰的‘火脉圣殿’里。但圣殿周围的火山岩已经被暗脉能量侵蚀,变成了‘暗脉火山岩’,一碰就会释放高温毒气,普通设备根本靠近不了。”
老鬼凑过来看资料,指着图上火蜥蜴的轮廓:“这玩意儿长得跟咱们地球的蜥蜴差不多,就是颜色黑了点,不知道能不能吃?要是能烤着吃,说不定能弥补在火星没吃到新鲜烤肉的遗憾。”
阿青敲了敲他的脑袋:“先别想着吃,金星表面温度超过460c,大气里96%是二氧化碳,还有大量硫酸云,咱们的地脉核心甲要是不改造,刚落地就得融化。而且暗脉火蜥蜴的皮肤能抗高温,普通攻击对它没用,得想办法找到它的弱点。”
接下来的两周,我们都在航天局的实验室里改造装备。林月和和晓雨从云南采集了“抗酸草”,又加入冰岛的冰火晶粉末,熬制成“抗酸耐高温药膏”,涂在核心甲外层,能抵抗500c高温和硫酸腐蚀;石敢当则用火星带回的星脉水晶和黑石深渊的核心岩石,制作了“耐高温石脉胶”,能在高温环境下快速凝固,修复受损的装备;苏湄和李航则改造了地脉潜航器,加装了“火脉能量护盾”,能吸收金星的火脉能量作为动力。
出发前一天,陈曦通过视频连线给我们发来金星火脉圣殿的最新影像:“我们的无人探测车在圣殿门口拍到了上古地脉符记,和地球冰脉圣殿的符记很像,应该是用火脉能量激活的。而且探测车还检测到,火脉晶核的能量正在通过‘火脉通道’向暗脉火巢输送,要是再不想办法切断通道,晶核很快就会彻底熄灭。”
发射当天,“地脉一号”搭载着升级版的装备,再次冲向宇宙。经过五天的航行,飞船顺利抵达金星轨道。透过舷窗望去,金星被一层厚厚的黄色云层包裹,像一颗浑浊的黄宝石,云层下偶尔闪过红色的闪电——是金星特有的“硫酸闪电”,能瞬间融化金属。
“准备进入金星大气层!”李航操控飞船,调整姿态,“大气层内的气流很不稳定,还有硫酸雨,我们会经历剧烈颠簸,大家抓紧!”
飞船进入大气层的瞬间,剧烈的震动让所有人都紧紧抓住座椅,窗外的景色从黄色变成红色,温度快速上升,核心甲的温控系统开始工作,将舱内温度维持在25c。经过半小时的颠簸,飞船终于在麦克斯韦山脉脚下的平坦区域着陆。
打开舱门,一股热浪夹杂着刺鼻的酸味扑面而来,远处的山脉被红色的火山岩覆盖,山顶冒着淡淡的黑烟,天空是诡异的橙黄色,看不到任何生命迹象。赵琳穿着改造后的火星服,拿着便携式地质探测仪:“火脉圣殿在主峰半山腰,我们需要穿过‘酸雾区’和‘火脉流沙带’才能到达,这两个区域是暗脉火蜥蜴的主要活动范围。”
我们乘坐地脉潜航器向主峰驶去。刚进入酸雾区,潜航器的外壳上就开始凝结淡黄色的液体——是硫酸雨。林月赶紧启动潜航器的抗酸系统,喷出抗酸药膏,在外壳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