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1章 天墓无极(96)(1 / 9)
“探索一号”穿越“咆哮西风带”时,船身被巨浪掀得剧烈颠簸,甲板上的积雪被狂风卷成雪雾,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老鬼裹着两层防寒服,缩在船舱门口,手里捧着一杯热可可,牙齿还是忍不住打颤:“早知道南极这么冷,我就该把家里的电热毯带来,这破天气,再待一会儿我耳朵都要冻掉了!”
苏湄站在驾驶舱旁,盯着窗外不断靠近的白色冰原,手里的地脉监测仪屏幕上,一道红色的能量轨迹正指向南极大陆腹地:“中山站的信号已经收到,他们说最近冰盖下的地脉能量波动异常,有几处冰裂隙突然扩大,还检测到暗脉残留的辐射,和我们在撒哈拉发现的能量特征一致。”
林月正给大家分发新熬制的“抗冻药膏”,药膏里加了北极的海艾和撒哈拉的沙棘汁,涂在皮肤上能形成一层保护膜,抵御-60c的低温:“和晓雨,你的木质短杖在南极还能感应到植物吗?这里的植被太少,要是找不到路,我们可能会困在冰裂隙里。”
和晓雨握着短杖,杖尖的嫩芽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能感应到,冰盖下有耐寒的苔藓和地衣,它们的根系能顺着地脉延伸,我可以通过它们找到冰脉原点的方向。而且短杖还能预警暗脉能量,只要靠近残留区,嫩芽就会变成黑色。”
两天后,“探索一号”终于在中山站附近的冰盖边缘停泊。刚下船,一股刺骨的寒风就扑面而来,远处的冰原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白光,连呼吸都带着白雾。一个穿着红色科考服的女人快步迎上来,她戴着厚厚的护目镜,脸上冻得通红,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陈砚哥!我是周雪,老教授的学生,负责南极冰芯研究!”
周雪是老教授在北大带的博士生,三年前就来南极做科考,对冰盖下的地脉节点很熟悉。她领着我们走进科考站的主楼,暖气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意。周雪调出冰盖的三维模型,指着一处标红的区域:“冰脉原点就在‘昆仑站’附近的‘冰芯峡谷’里,那里的冰盖厚度超过4000米,冰芯里检测到了上古地脉符记,还有暗脉残留的痕迹。最近峡谷里的冰裂隙扩大了三倍,已经吞掉了我们两个自动监测站,里面的暗脉能量还在不断聚集,可能会形成新的‘暗脉冰影’。”
“暗脉冰影?”老教授凑过来看模型,“是不是能操控冰棱攻击的能量体?古籍里记载过,暗脉能量在极寒环境下会凝结成实体,比普通的暗脉能量更难对付。”
周雪点点头,调出一段监控录像:“这是三天前拍的,一个监测站被冰影攻击的画面。你们看,它能让冰面瞬间凸起,形成冰刺,还能在冰裂隙里快速移动,根本抓不到它的轨迹。”
石敢当敲了敲平板电脑,指着冰芯峡谷的岩壁:“这里的冰壁是‘永久冻冰’,里面嵌着很多‘冰晶石’,硬度比钢铁还高,普通的工具根本凿不开。要是遇到冰影躲进冰壁,我们得用石脉胶混合火脉晶的能量,才能融化冰晶石,逼它出来。”
第二天一早,我们乘坐雪地履带车向冰芯峡谷出发。车外的温度已经降到了-55c,车窗上结满了厚厚的冰花,只能靠车内的热风机不断吹融。和晓雨的木质短杖一直贴在车窗上,杖尖的嫩芽偶尔会变成浅黑色,提醒我们避开暗脉残留区。
行驶到半途,履带车突然剧烈震动起来,仪表盘上的警报灯亮起:“前方冰面出现裂缝!”周雪赶紧操控车辆停下,我们下车一看,地面上出现了一道宽约两米的冰裂隙,深不见底,裂隙里泛着淡淡的黑色——是暗脉能量的颜色。
“这是‘暗脉冰裂隙’,”周雪蹲在裂隙边缘,用冰镐敲了敲冰面,“里面的冰已经被暗脉能量污染,变得很脆,稍微用力就会崩塌。我们得绕路走,从旁边的‘冰脊’过去,虽然难走,但相对安全。”
我们跟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