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2章 天墓无极(77)(3 / 8)
手绘的铜鉴图,鉴身刻着繁复的水波纹,纹路间藏着细小的星点,像是某种方位标记。“你看这个,”陈砚把书推到王胖子面前,“苏老先生夹的纸条说太湖底有战国水墓,藏着越王勾践剑的副本,线索就在苏州博物馆的战国铜鉴里。这铜鉴的水波纹,其实是太湖的暗礁分布图,星点对应的是水下的七个小岛,正好形成七星阵,水墓的入口应该就在七星阵的中心。”
王胖子凑过来看了看,还是没兴趣:“不就是一把破剑的副本吗?又不是真的,有啥好找的?再说太湖那么大,水下那么深,找个墓跟大海捞针似的,太费劲了。”
“这副本比真剑更有价值,”陈砚耐心解释,“爷爷的笔记里提过,越王勾践剑有三把副本,分别藏在吴、越、楚三国的古墓里,副本上刻着当时的军事地图和兵法,对研究战国历史很重要。而且太湖的水墓是吴国晚期的,说不定还藏着其他文物,比如战国的漆器、青铜器,这些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不能让盗墓贼先找到。”
正说着,茶馆的门被推开,一阵冷风灌了进来。门口站着个穿着冲锋衣的年轻人,背着个巨大的登山包,手里拿着一张照片,径直走到陈砚面前:“您是陈砚先生吧?我叫李默,是苏州博物馆的实习生,我们馆长让我来找您,说您对战国铜鉴有研究,想请您帮忙看看铜鉴上的纹饰,最近铜鉴的纹路好像有变化,我们担心是文物受损了。”
陈砚心里一动,这正好是去苏州博物馆看铜鉴的机会。他收起书,对李默说:“没问题,我们正好也要去苏州,现在就可以走。”
王胖子一听要去苏州,瞬间来了精神:“行啊!正好再去尝尝松鼠桂鱼,上次没吃够!”
三人当天下午就坐高铁去了苏州,直奔苏州博物馆。博物馆的战国铜鉴放在“吴地文明”展厅的中央,用防弹玻璃罩着,鉴身呈圆形,直径约一米,高约半米,表面刻着细密的水波纹,纹路间点缀着七个细小的星点,和《吴地古墓考》里的图一模一样。
陈砚凑近玻璃罩,仔细观察铜鉴的纹路。在展厅灯光的照射下,水波纹的凹槽里隐约能看到一层淡淡的水渍,像是刚被水浸过,而七个星点的位置,有一个星点的颜色比其他六个深,像是被人用什么东西擦拭过。“李默,能不能把铜鉴的高清照片给我看看?特别是那个颜色深的星点。”
李默点点头,从手机里调出照片:“我们上周发现铜鉴有变化后,就拍了高清照,还做了成分检测,发现那个深颜色的星点里,有微量的青铜锈,像是从其他青铜器上蹭下来的。”
陈砚放大照片,发现深颜色的星点里,有一道细小的划痕,划痕的形状和他之前找到的青铜爵的爵口形状一模一样。“我知道了,”陈砚兴奋地说,“这铜鉴是水墓的‘方位镜’,那个深颜色的星点,需要用青铜爵的爵口对准,才能显示出水墓的准确位置。而且铜鉴的水波纹,需要在特定的光线下才能看出暗礁的分布,比如月光。”
博物馆馆长听说后,立刻安排晚上闭馆后,让陈砚用青铜爵(之前交上去后,博物馆借展,暂时还在馆里)尝试激活铜鉴。当天晚上,展厅里只开了一盏模拟月光的灯,陈砚拿着青铜爵,将爵口对准那个深颜色的星点。爵口刚碰到玻璃罩,铜鉴的水波纹突然泛起淡淡的银光,水波纹的凹槽里,竟然投影出一幅太湖的地图,地图的中心,有一个红色的圆点——正是七星阵中心的位置,标注着“水墓入口,望湖岛东南三十米”。
“找到了!”王胖子激动地大喊,“望湖岛,明天咱们就去望湖岛!”
第二天一早,三人租了一艘快艇,直奔望湖岛。望湖岛是太湖里的一个小岛,面积不大,岛上只有几户渔民。他们找到岛上的渔民老周,想租他的渔船,去岛东南三十米的水域。老周五十多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