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1章 天墓无极(56)(6 / 10)

加入书签

,别磕碰到。”

晚上,林舟整理好今天的银器,把它们放进专用的绒布盒里,避免氧化。他又拿出笔记本,记下今天鉴定的知识点:民国银器的工艺区别、含银量范围、家族印记的特点,准备明天直播时再巩固一遍。

第二天下午两点,小李准时来到店里,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是只银手镯,镯身刻着“平安”二字,还有几处细小的凹痕。“林哥,这手镯是我奶奶传的,说是民国时期的,您帮我看看是不是真的?”

林舟接过手镯,戴上手套,对着镜头:“各位看这只手镯,首先看工艺,‘平安’二字是手工錾刻的,笔画有粗细变化,‘平’字的横画是‘左低右高’,是民国时期的写字风格;再看含银量,用检测仪测一下,89%,是足银,符合民国银器的含银量范围;镯身的凹痕是常年佩戴形成的,边缘有自然的包浆,不是故意做旧的,是真品,市场价一千二左右。”

小李松了口气:“太好了!我还以为是假的,以后我要好好保存,传给我女儿。林哥,老银手镯怎么保养啊?我怕戴久了会变黑。”

“保养很简单,”林舟笑着说,“平时戴的时候,别接触洗发水、洗洁精这些化学品,洗澡、做家务时摘下来;如果变黑了,用软布蘸点牙膏轻轻擦,就能恢复光泽,别用砂纸磨,会破坏包浆;不戴的时候,放进密封袋里,避免氧化。”

送走小李,林舟刚想歇会儿,老周就打来电话:“林老弟,乡下张奶奶家有个老银项圈,说是清代的,项圈上有‘大清光绪年制’的款识,主人要价两千,你要不要去看看?”

“当然去!”林舟立刻站起来,“我现在就收拾工具,咱们村口见。”

他拿起背包,把银含量检测仪、放大镜、手套装进去,对着直播镜头说:“各位,临时加个线下收货,去看清代的银项圈,咱们路上接着讲清代银器和民国银器的区别。”

开车往乡下走的路上,林舟对着镜头讲解:“清代银器和民国银器的区别,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工艺,清代银器更复杂,常用‘镂空’‘镶嵌’工艺,比如清代的银项圈,会镶嵌翡翠、珍珠,民国银器相对简单,以錾刻、累丝为主;第二,款识,清代银器的款识是‘大清xx年制’,篆书为主,民国银器的款识是楷书,比如‘民国xx年’‘足银’;第三,含银量,清代银器含银量更高,大多在95%以上,民国银器含银量80%-92%,因为民国时期银价上涨,降低含银量控制成本。”

四十分钟后,他们到了张奶奶家。张奶奶住在一个老旧的砖瓦房里,院子里种着一棵石榴树,项圈放在一个红色的首饰盒里,项圈很粗,上面刻着“大清光绪年制”,还镶嵌着一颗小小的翡翠,翡翠周围有一圈银花。

林舟拿起项圈,对着镜头:“各位看这只项圈,首先看款识,‘大清光绪年制’是篆书,笔画有力,‘光绪’的‘光’字是‘上下结构’,不是‘左右结构’,是清代的款识风格;再看工艺,翡翠镶嵌是‘包边镶嵌’,银边很细,是清代的手工镶嵌工艺,不是现代的胶水粘的;含银量用检测仪测一下,96%,符合清代银器的含银量范围;翡翠是‘老翡翠’,颜色是浅绿色,有自然的纹理,不是现代的染色翡翠。”

他又看了看项圈的内侧:“内侧有个小小的‘张’字印记,是家族印记,说明是定制的,不是批量生产的;项圈的接口处是‘插销式’,清代的银项圈大多是这种接口,民国的是‘弹簧式’,这也是区别之一。这只项圈是清代光绪时期的真品,保存完好,没有变形,市场价值至少在五千以上,张奶奶要价两千,很值。”

张奶奶坐在一旁,叹了口气:“这项圈是我太奶奶传的,现在我年纪大了,没人戴了,想卖了给我治病。小伙子,你要是想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