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1章 尸易无限(206)(8 / 9)

加入书签

知的危险,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保护好那些沉睡在地下的珍贵文物,让它们重见天日,向世人展示三国时期蜀汉的历史风貌。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还在继续,而那段金戈铁马的三国历史,也正等待着我们去唤醒。

火车抵达成都站时,四川文物局的王局长已经在出站口等候。他手里拿着一张墓葬的勘探图,脸色凝重地说:“这座蜀汉墓葬在成都北郊的天回山附近,是当地的农民在开山采石时发现的。盗墓贼已经在墓葬里挖了四个盗洞,我们在盗洞里发现了一些蜀汉竹简的残片和青铜器的碎片,情况非常危急。”

我们跟着王局长往天回山方向赶,路上,他继续介绍:“从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文物残片来看,墓主人可能是蜀汉的‘尚书令’,相当于宰相,地位很高,墓葬里的文物数量可能非常多。三国时期的蜀汉文物存世量很少,这座墓葬的发现对研究蜀汉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抵达天回山时,墓葬周围已经搭起了临时的遮阳棚和防雨棚,几名考古队员正拿着工具在清理盗洞周围的泥土。王局长指着一个深约8米的盗洞说:“这就是通往主墓室的盗洞,我们用探地雷达扫过,主墓室的顶部已经有些塌陷,里面还有积水,随时可能有危险。”

老烟枪蹲在盗洞边,用手指捻了一点泥土,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土里有腐竹味,蜀汉的墓葬常用竹简陪葬,现在竹简已经开始腐烂,得尽快抽水,不然剩下的竹简也会腐烂。另外,四川的山林里有瘴气,咱们进洞前得喝些草药水,预防中毒。”说着,他从背包里掏出几包艾草和金银花,“这些草药煮水喝,能清热解毒,还能防蚊虫叮咬。”

Shirley杨拿出便携式温湿度仪,往盗洞里伸了伸:“洞内温度16c,湿度90%,这个湿度对文物保护非常不利,尤其是竹简和丝织品,很容易发霉腐烂。咱们得先在盗洞周围搭建排水系统,把积水抽出去,再用除湿机降低洞内湿度,等环境稳定了再进去发掘。”

阿贵则蹲在盗洞边,仔细观察着泥土里的碎片,突然捡起一片绿色的竹片:“你们看!这是蜀汉竹简的残片!上面有‘丞相’‘北伐’等字样,应该是与诸葛亮北伐相关的文书!”他小心翼翼地把竹片放进密封袋,又在笔记本上画出文字的形状,“这竹简的字迹是三国时期的隶书,和我之前见过的三国竹简拓片一模一样,主墓室里说不定还有完整的竹简。”

胖子则在搭建排水系统,他扛着水泵和水管,和几名考古队员一起,很快就把水管接到了盗洞里,开始抽水:“四川的水真多,这积水不知道要抽到什么时候。等水抽干了,咱们就能进去发掘了,希望能找到诸葛亮相关的文物。”

接下来的四天,我们一直在进行发掘前的准备工作。老烟枪每天都会煮一大锅草药水,分发给所有人,还在帐篷周围撒上艾草和雄黄,防止蛇虫侵扰。有天清晨,他发现帐篷外的山林里有野猪的脚印,立刻带着胖子在周围挖了一圈陷阱,还在陷阱边插了几面红色的旗帜:“四川的山林里野生动物多,咱们得做好防护,不能让它们影响发掘工作。”

积水抽干、洞内湿度降低到60%时,我们开始准备进入主墓室。Shirley杨穿上防水服,戴上安全帽,拿着手电筒,第一个沿着盗洞往下爬。盗洞很狭窄,爬了约8米,她终于到达主墓室,用手电筒往四周照了照,然后通过对讲机对我们说:“主墓室的规模很大,约25平方米,中央放着一具石棺,石棺的表面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和‘凤纹’,是蜀汉时期的典型装饰。石棺的周围散落着大量的竹简和青铜器碎片,还有一些陶瓷器,你们可以下来了。”

我们沿着盗洞依次进入主墓室,主墓室的顶部虽然有些塌陷,但整体结构还算完整。石棺的表面雕刻着栩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