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9章 尸易无限(144)(6 / 8)
这次一定要好好尝尝!”张科长笑着说:“殷墟是商代的都城遗址,甲骨文的发现地,咱们去了之后,还得联系当地的考古队,一起探寻秘藏。”
车一路向东,窗外的景色从平原变成了丘陵,远处的太行山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林野看着怀里的日记,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殷墟遗址的秘藏,保护好商代的文物,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商代文明的璀璨。
他知道,新的冒险又要开始了。安阳的殷墟遗址,还有那些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商代文物,都在等着他们去发现,去守护。而他,也会带着爷爷的心愿,带着对古老文化的敬畏,继续走下去,让更多的历史宝藏重见天日,让中华文明的血脉永远延续。
车刚驶入安阳地界,窗外的景色就从平原渐变成起伏的丘陵,远处的太行山像一道青灰色的屏障横亘在天际。林野把车窗降下些,带着泥土气息的风灌进来,怀里的青铜罗盘又开始微微发烫——这是靠近古遗迹的熟悉信号。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秦代青铜剑模型,冰凉的金属触感与敦煌壁画集、楼兰石片、藏族转经筒和苗族平安坠相互映衬,仿佛在诉说着这段跨越千年的文化探寻之旅。
“终于要见甲骨文了!”阿凯扒着车窗,手里的相机对着路边的殷墟遗址指示牌不停按快门,“之前在历史课上学甲骨文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刻在石头上的,没想到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次一定要亲眼看看!”他背上的防水包比在西安时更沉,里面除了一路收集的文物照片和纪念品,还多了本刚买的《甲骨文入门》,书页上已经画满了他标注的重点。
李教授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捧着一本《殷墟考古报告》,封面上印着一片刻满文字的甲骨照片。他推了推眼镜,指着窗外:“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也是甲骨文的发现地。根据古籍记载和近年的考古发现,除了已发掘的甲骨窖穴,遗址附近还有不少未被发现的‘青铜窖藏’,咱们要找的秘藏,很可能就是其中一个,里面据说藏着商代的青铜礼器、甲骨卜辞,还有记载商代祭祀制度的竹简。”
张科长握着方向盘,在乡间公路上平稳行驶:“我已经联系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他们派了殷墟考古队的王队长接应咱们。王队长研究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三十年了,参与过妇好墓的发掘工作,对殷墟周边的地形和遗迹分布了如指掌。咱们先去考古队驻地汇合,等他详细介绍情况。”
车停在考古队驻地时,王队长已经在门口等候。他穿着件卡其色的工装服,裤脚沾着些泥土,手里拿着一个装着甲骨碎片的密封袋,见到林野他们,热情地迎上来:“一路辛苦!你们在西安发现秦代青铜兵器坑的事,我们都听说了,能和你们一起探寻商代秘藏,我特别期待!”
走进会议室,王队长把一张巨大的殷墟遗址测绘图铺在桌上,指着图中一处标注着“待勘探区”的区域:“根据最新的物探数据,这片区域的土壤密度与周围不同,很可能存在地下窖藏。结合《竹书纪年》里‘商王武丁藏礼器于洹水之滨’的记载,我们推测这里就是青铜窖藏的位置。但这片区域靠近洹河,地下水位较高,而且可能存在流沙层,开挖难度很大,得先确定窖藏的具体位置和深度。”
林野掏出青铜罗盘,放在测绘图上,罗盘指针缓缓转动,最后稳稳指向待勘探区的东南角:“王队长,您看这个方向——我爷爷的日记里提到,商代的重要窖藏通常与‘山川方位’对应,东南角靠近洹河,符合‘临水藏器’的习俗,很可能就是窖藏的入口所在。”
王队长眼睛一亮,赶紧拿出放大镜仔细查看测绘图:“你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这片区域的东南角有一处地势略高的土台,之前我们以为是自然形成的,现在看来,很可能是人工堆筑的封土台,用来掩盖窖藏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