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4章 尸易无限(139)(1 / 9)
火车驶入杭州南站时,初冬的细雨正斜斜地织在钱塘江上,远处的西湖在薄雾中泛着粼粼波光,宋六陵遗址的古柏在雨雾里露出苍劲的枝干,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桂花香和湿润的泥土味。林浩刚下车就把泡沫防震箱抱得更紧了,还不忘掏出防潮纸擦了擦箱面的水珠:“这杭州的雨下得绵,官窑瓷瓶要是沾了水,釉色就容易花,咱们的防潮纸可得多垫几层,监控屏蔽器也得提前调试好,别到时候出岔子。”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摸了摸背包里的木片,指尖蹭过木片边缘的光滑纹路:“宋高宗墓的暗格在东侧的‘祭台石基’钢丝绳一起抬,别用蛮力,青条石脆得很,磕出裂纹就会留下痕迹。而且暗格的‘榫卯盖’是松木做的,泡在西湖渗水里几百年,软得像海绵,木片插进凹槽的时候得轻着点,别把凹槽撑破了。另外,绢本画卷怕霉,得带些防霉剂,发现画卷上有霉点就赶紧喷,再用软毛刷轻轻刷掉,别蹭坏画纸。”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青石板,听着远处的游船马达声:“我听到宋六陵遗址方向有考古铲的敲击声,应该是考古队在清理祭台。《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宋六陵是‘天目山龙脉’的分支,暗格卡在‘水脉’上,地气纯但‘湿煞’重,是西湖水和瓷器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吸潮,朱砂护着瓷瓶不沾邪气。而且祭台的‘青条石’之间有‘糯米灰浆’,是南宋的黏合剂,撬石的时候别把灰浆弄掉了,不然石基会松动,容易被人发现。”
我们在宋六陵遗址附近找了家临湖的民宿,民宿老板是个退休的园林管理员,姓钱,对南宋皇陵的历史很有研究:“宋六陵晚上六点闭馆,闭馆后会有两道巡逻岗,第一道岗的保安七点换班,第二道岗的保安九点换班,你们可以趁九点换班的空隙进去。而且遗址里的‘文物保护亭’有备用钥匙,钥匙藏在亭柱的‘石缝’里,我以前巡逻的时候见过。”
钱老板还给我们画了张宋六陵的简易地图:“暗格的祭台石基上有个‘方形刻痕’,是当年工匠留的标记,你们找到刻痕,就找到暗格的位置了。另外,西湖的渗水会从石基的缝隙渗进暗格,抽水机得放在暗格门口,抽水管要够长,才能把水抽干净。”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忙着准备:林薇从文物商店买了八瓶中性防霉剂和几卷无酸防潮纸,还借了两台便携式湿度计;林浩网购了三根重型撬棍和一卷承重钢丝绳,钢丝绳的挂钩包了软布,避免划伤青条石;老烟枪则把木片的尺寸修得更精准,反复试验插进榫卯盖凹槽的力度;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宋六陵踩点,摸清了巡逻岗的位置和祭台石基的走向,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抬青条石,确保动作协调,不会磕坏石头。
出发那天,晚上九点十分,雨渐渐小了,我们背着装备向宋六陵遗址走去。夜色里的遗址格外安静,只有古柏的枝叶在风里沙沙作响,祭台石基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青苔。我们绕到文物保护亭,阿古拉从亭柱石缝里摸出备用钥匙,打开亭门,里面的空气里满是潮湿的土腥味。
林浩先把监控屏蔽器放在保护亭中间,按下开关,周围的监控指示灯瞬间熄灭。我们扛着撬棍和钢丝绳来到祭台石基,找到方形刻痕——刻痕特尔把撬棍插进青条石的缝隙,腾格尔和达来则把钢丝绳拴在石头的凸起处,我们一起发力,“哼哧”一声,青条石被抬起来一道缝,里面果然渗出积水!
老烟枪赶紧把抽水机的吸水管伸进去,按下开关,积水顺着水管“哗哗”地流出来,抽了四十多分钟,才把水抽干。林浩拿出木片,轻轻插进榫卯盖的凹槽,“咔嗒”一声,凹槽弹开,松木盖缓缓向上抬起,露出黑漆漆的暗格,暗格里飘出一股淡淡的瓷土味,还夹杂着纸张的霉味——是南宋官窑瓷瓶和绢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