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2章 尸易无限(137)(5 / 9)

加入书签

的安阳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殷墟遗址在月光下泛着淡金色的光,麦田的风还在轻轻吹着,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祝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河南的安阳,到山西的侯马,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北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河南的麦田,到河北的平原,再到山西的山地。远处的汾河在阳光下泛着银色的光,晋都新田遗址的城墙像一条灰色的巨龙,静静卧在汾河岸边。

我抱着装有甲骨文片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暖宝宝,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山西侯马的晋侯鸟尊墓展开,在那座神秘的晋献侯墓暗格里,又有多少晋国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鸟尊残件和金文玉册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火车驶入侯马站时,初冬的寒气正裹着汾河的水汽掠过站台,远处的晋都新田遗址城墙在灰蒙蒙的天色里露出斑驳的轮廓,晋献侯墓所在的东侧室方向,几棵光秃秃的老槐树在风里摇晃,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煤烟味和泥土的湿气。林浩刚下车就把暖宝宝贴在腰上,还不忘摸了摸背包里的镊子:“这山西的冬天是真冷,咱们的保温毯可得裹紧了,别让鸟尊残件冻裂了,拿玉册的时候也得用镊子,千万别用手碰。”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掏出手电筒检查了一遍强光档,指尖冻得有些发红:“晋献侯墓的暗格在东侧室的‘方形地砖’下,地砖是汉代补铺的,比周围的砖薄,用洛阳铲轻轻一撬就能起来。而且木质机关的‘抽拉门’是晋代的‘桦木门’,泡在地下水里几千年,脆得像酥饼,拉的时候得用两根细木棍夹着门沿,慢慢拉,力气大了门就碎了。另外,暗格里的‘冰碴’是汾河渗进来的水冻的,得用温水慢慢化,水温别超过20度,不然热胀冷缩会让鸟尊残件开裂,我带了保温壶,里面的水刚好18度。”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水泥地,听着远处汾河的冰层破裂声:“我听到晋都新田遗址方向有文物保护车的声音,应该是在转运出土的文物。《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晋献侯墓是‘吕梁龙脉’的分支,暗格卡在‘水脉’上,地气纯但‘寒煞’重,是地下水和青铜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驱寒,朱砂护着玉册不沾湿气。而且东侧室的‘墙壁’有‘空心砖’,是汉代的排水砖,挖的时候别挖破,不然冰水会灌进暗格,把鸟尊残件泡了。”

我们在晋都新田遗址附近找了家民俗客栈,客栈老板是个退休的文物保护员,姓郭,对晋文化很有研究:“晋献侯墓晚上五点闭馆,闭馆后会有保安在遗址区巡逻,每两个小时一次,凌晨一点的巡逻最松,你们可以那时候去。而且暗格的地砖弄碎了,能看出当年的编织工艺。”

郭老板还给我们煮了姜汤:“喝这个能驱寒,你们每天喝两碗,去墓区就不怕冻着了。另外,东侧室的方形地砖旁边有块‘刻字砖’,上面刻着‘晋献侯’三个字,你们找到刻字砖,就找到暗格的位置了。”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一边适应寒冷,一边准备装备:林薇从客栈借了四床加厚保温毯和几双防滑棉鞋,还买了一大包一次性手套;林浩网购了几对细木棍和一把塑料洛阳铲,塑料铲不会划伤地砖,细木棍刚好能夹住抽拉门;老烟枪则把保温壶里的水温校准到18度,反复试验融化冰碴的速度;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晋献侯墓踩点,摸清了保安的巡逻路线和东侧室的位置,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客栈里练习用细木棍拉木门,确保力度刚好。

出发那天,凌晨一点半,我们裹着保温毯,背着装备向晋都新田遗址走去。夜色里的遗址区格外安静,只有风声和冰层破裂的声音,东侧室的轮廓在月光下隐约可见。我们绕到遗址区的后门,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