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2章 尸易无限(137)(3 / 9)

加入书签

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宁夏的银川,到河南的安阳,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东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宁夏的平原,到陕西的山地,再到河南的麦田。远处的殷墟遗址在阳光下泛着土黄色的光,商王墓的封土堆像一座座小山,静静卧在麦田之间。

我抱着装有鎏金铜牛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软纸,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展开,在那座神秘的商王武丁墓暗坑里,又有多少商代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青铜鼎和甲骨文片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火车驶入安阳站时,深秋的暖阳正透过车窗洒在站台上,远处的殷墟遗址笼罩在淡金色的薄雾中,洹河的水波泛着粼粼微光,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麦田香气。林浩刚下车就把装软纸的木盒抱得更紧了,还不忘掏出手机看殷墟的实时天气:“安阳这温度刚好,不冷不热,就是商王墓的青铜机关肯定比之前的都复杂,咱们得再把饕餮纹的顺序记一遍,别到时候出错。”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摸了摸背包里的特制木盒,指尖蹭过盒内的软绒布:“商王武丁墓的暗坑在北侧的‘祭祀坑’拉链拉开,再挖年,脆得很,摸饕餮纹的时候得轻着点,别把锁柄碰断了。另外,暗坑里的‘积水’是洹河的渗水,水里有铁锈,会腐蚀青铜鼎,得带些除锈剂,发现鼎上有锈就赶紧喷,再用软布擦。”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地砖,听着远处的麦田风声:“我听到殷墟方向有考古铲的挖掘声,应该是考古队在清理祭祀坑。《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殷墟是‘殷商龙脉’的核心,暗坑卡在‘火脉’上,地气纯但‘阴煞’重,是青铜和甲骨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镇煞,朱砂护着甲骨文片不碎。而且祭祀坑的‘塑料棚’有报警器,拉链拉开的速度太快就会响,得慢慢拉,一秒拉一厘米,我昨晚练了好几遍,保证没问题。”

我们在殷墟遗址附近找了家民宿,民宿老板是个年轻的考古爱好者,姓赵,对甲骨文很有研究:“我表哥在考古队当助理,他说武丁墓的暗坑位置早就标出来了,就是没来得及挖。你们要进去的话,得从祭祀坑旁边的‘工具棚’进去,工具棚里有考古队的工作服,你们可以穿上伪装。”

赵老板还给我们画了张殷墟遗址的简易图:“祭祀坑的监控在棚子的四个角,屏蔽器得放在中间,才能全盖住。而且暗坑的夯土里有‘甲骨碎片’,挖的时候得把碎片捡起来,别弄丢了,都是文物。”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忙着准备:林薇从考古用品店买了四瓶中性除锈剂和几卷无绒软布,还借了两台便携式湿度计;林浩网购了几把塑料考古铲和一卷细钢丝绳,塑料铲不会划伤甲骨,钢丝绳能把青铜鼎吊上来,避免直接用手抬;老烟枪则把饕餮纹的“眼睛、鼻子、嘴巴”刻在竹片上,让我们随时摸一摸,记熟位置;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祭祀坑踩点,摸清了塑料棚的位置和保安的巡逻间隙,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拉塑料棚拉链,确保速度刚好。

出发那天,晚上九点半,我们穿着考古队的工作服,背着装备向祭祀坑走去。闭馆后的殷墟格外安静,只有麦田里的虫鸣声和远处洹河的流水声,祭祀坑的塑料棚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白光。我们绕到工具棚,林浩从窗户爬进去,拿出四件工作服,我们赶紧换上,又把屏蔽器装进背包,向塑料棚走去。

塑料棚的拉链在侧面,达来慢慢拉住拉链,一秒一厘米地拉开,拉链发出轻微的“滋滋”声,没有触发警报。拉开半米宽的口子后,我们依次钻进去,里面的空气里满是泥土和青铜的味道。老烟枪用塑料铲挖祭祀坑的夯土,夯土很结实,还夹杂着小石子,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