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3章 尸易无限(128)(7 / 9)

加入书签

“唐乾陵”。“我在古籍里看到,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陵墓,里面有无数的奇珍异宝,还有失传已久的《兰亭集序》真迹,”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寻找《兰亭集序》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对视一眼,都笑了。虽然我们知道唐乾陵的寻找之旅将会更加艰难,里面可能隐藏着更多未知的危险,但我们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点了点头。因为我们明白,保护文物的道路没有尽头,每一次的冒险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无论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都将勇往直前。

老烟枪举起酒杯,笑着说:“走!只要有值得守护的文物,咱们就接着去!不过这次,可得好好研究研究唐代的风水和墓葬文化,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规格极高,机关肯定也更复杂,咱们得做好万全的准备。听说乾陵周围还有不少陪葬墓,说不定能从那里找到进入主墓的线索。”

林浩也兴奋地说:“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这次我要深入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说不定能在古籍里找到破解乾陵机关的关键。”

我们碰杯,酒水在杯中荡漾,就像我们即将展开的新冒险一样,充满了未知与期待。离开盱眙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一边整理着这次冒险的收获,一边为前往唐乾陵做着准备。每一次冒险都像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我们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在不断探寻着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而这一次,我们将把目光投向唐朝,那个辉煌灿烂的时代,期待在乾陵的深处,揭开更多历史的真相。

从盱眙离开时,江苏的春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车窗上蒙着一层薄雾,将远处的稻田晕成一片朦胧的绿。林浩趴在窗边,看着窗外掠过的水牛和石桥,突然感叹:“从草原到江南,再到接下来的陕西,咱们这一路跨越的风景也太多了。”

老烟枪把明代玉玺的照片夹进随身的笔记本里,笑着说:“乾陵在陕西乾县的梁山上,那地方是黄土高原,和江南的湿润完全不一样,风沙大,昼夜温差也大,得提前准备些防风沙的头巾和薄外套。而且武则天的墓可不是那么好进的,历史上多少盗墓贼都栽在那儿了,里面的机关肯定比明祖陵还复杂。”

瞎子指尖摩挲着盲杖上的纹路,轻声道:“《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梁山是‘北高南低,三峰耸立’的格局,乾陵就藏在北峰的半山腰,正好卡在‘龙脉’的节点上。这种格局下的古墓,不仅机关多,还容易有‘地脉煞气’,普通人进去容易心神不宁,得带些‘定神符’,再把之前的和田玉贴身戴着。”

我们先乘火车到西安,再转汽车前往乾县。刚到乾县,就感受到了黄土高原的粗犷——风里裹着沙粒,吹在脸上有些发疼,远处的梁山光秃秃的,只有零星的酸枣树扎根在黄土里。我们在县城找了家客栈,客栈老板听说我们要去乾陵,压低声音说:“梁山上有巡逻的,而且山脚下的村子里有不少老人都知道些‘规矩’,比如不能在傍晚靠近北峰,说那时候会听到古墓里传来的钟声。”

林薇当天就带着古籍去了乾县文物局,想找更多关于乾陵的资料。回来时,她手里多了一张复印件,上面是清代的《乾陵图》:“文物局的专家说,乾陵的墓道在‘无字碑’以北的地方,当年考古队探测过,墓道用‘石条封门’,石条之间还灌了铁水,根本打不开。但古籍里说,有一条‘秘道’能通到墓室,入口在梁山南峰的‘雀台’

我们花了两天时间准备:老烟枪买了两把带锯齿的钢铲,说用来挖石条缝隙;林浩网购了几瓶“解胶剂”,说万一遇到铁水凝固的石条,或许能软化;我和瞎子则去山脚下的村子找向导,最后找到了一个叫“老陕”的老人,他年轻时在梁山上放过羊,熟悉山里的每一条小路。

老陕穿着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