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2章 尸易无限(97)(7 / 9)

加入书签

他们配备了先进的武器,不断向墓道口发起攻击。吴贤和苏湄则趁机将石棺表面的文字和壁画进行拍照记录,准备在必要时将重要文物转移。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埃及警方终于击退了“圣蛇会”的成员,但仍有几名成员趁乱冲进了墓室。其中一名成员拿起撬棍,试图撬开石棺,吴贤立刻冲上去阻止,与他扭打在一起。苏湄则利用墓室内的石柱作为掩护,用随身携带的电击器击中了另一名成员。玛丽安则趁机将石棺内的一件青铜爵抱在怀里,快速转移到安全区域。

当战斗结束后,团队打开石棺,发现里面除了法老的木乃伊外,还有三件青铜礼器——一件青铜爵、一件青铜鼎和一件青铜觥,这些礼器的造型和纹饰都与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极为相似,尤其是青铜鼎上的饕餮纹,与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上的纹饰如出一辙。“这些青铜礼器很可能是中国商周时期的工匠制作的,通过早期的丝绸之路传入埃及,成为法老的珍贵藏品。”吴贤说。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青铜礼器的来源,团队将它们带回中国,与国内的考古专家进行合作。通过对青铜礼器的成分分析,专家们发现,礼器的铜锡比例与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配方完全一致,而且礼器内部还刻有细微的甲骨文,经过解读,这些甲骨文记录了“商王武丁时期,工匠为东方使者铸造礼器”的内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中埃文明交流的实物证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专家激动地说。

团队决定在埃及卢克索和中国北京同时举办“中埃古代文明交流特展”,展出古墓中发现的青铜礼器、壁画复制品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特展开幕当天,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游客。在埃及卢克索的展览现场,吴贤向观众介绍:“这些青铜礼器不仅是古埃及法老的珍贵藏品,更是中埃两国古代文明交流的见证。它们证明,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和埃及就已经建立了密切的文化联系。”

展览期间,玛丽安收到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消息:在南美洲的巴西亚马逊雨林中,发现了一处疑似古代文明遗址,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有与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相似的彩陶纹饰。吴贤立刻召集团队:“我们下一步就去巴西,探索这个新发现的遗址,说不定能找到更多关于古代文明交流的证据。”

团队乘坐飞机前往巴西,在当地考古部门的带领下,深入亚马逊雨林。遗址位于雨林深处的一条河流旁,周围环绕着高大的树木,遗址内散落着大量的陶器碎片和石器。吴贤捡起一块陶器碎片,发现碎片上的彩陶纹饰是典型的仰韶文化“鱼纹”,只是鱼纹的形态融入了亚马逊雨林特有的鱼类特征。“这说明仰韶文化的彩陶技术很可能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到了南美洲,与当地的文化融合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吴贤说。

团队在遗址内搭建了临时考古营地,开始进行系统的发掘。在发掘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座大型的祭祀台,祭祀台的中央摆放着一件完整的彩陶瓮,瓮身上绘有“人面鱼纹”,与中国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极为相似。“这件彩陶瓮的年代距今约6000年,与仰韶文化的年代基本一致,这进一步证明了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广泛。”苏湄兴奋地说。

就在发掘工作取得进展时,“圣蛇会”的成员再次出现。他们乘坐直升机,降落在遗址附近的空地上,手持武器向考古营地发起攻击。“他们是想抢夺彩陶瓮!”吴贤大喊,指挥团队成员将文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周明远和玛丽安则与巴西警方一起,利用营地周围的树木作为掩护,与“圣蛇会”的成员展开激烈的战斗。

“圣蛇会”的成员凭借直升机的优势,不断向营地投掷炸弹,营地内的帐篷和设备遭到严重破坏。吴贤看着即将被炸弹击中的彩陶瓮,毫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