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1章 尸易无限(66)(6 / 8)
这些文物,无一不印证着三国文明的深度融合。
在挖掘的最后一天,队员们在遗址的西北角发现了个小型的祭祀坑,里面埋着三具骸骨,旁边摆放着三件玉器,分别刻着楼兰、精绝和于阗的图腾。专家检测后发现,这三具骸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很可能是当年三国的使者,在共同祭祀时突发意外,被埋在了这里。
“这简直是最有力的证据!”沈会长看着祭祀坑,感慨地说,“三国使者共同祭祀,说明他们不仅有政治和经济上的合作,还有文化和信仰上的交融。”
离开“玉册殿”遗址后,我们按照《西域诸国志》的记载,前往于阗的古玉矿。玉矿位于昆仑山余脉的一处峡谷中,沿途的山体上还能看到不少人工开凿的痕迹,有的矿洞入口还保留着当年的木框。阿不都带着我们走进一个较大的矿洞,里面黑漆漆的,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地面上散落着不少玉矿渣和当年玉工使用的工具。
“你们看这里!”陈默举着探照灯,照向矿洞的岩壁。上面刻着不少文字和图案,有于阗文的记账记录,还有精绝文的涂鸦,甚至还有一幅楼兰人的狩猎图。“看来当年三国的玉工曾一起在这里采矿。”我摸着岩壁上的图案,能感受到古人留下的温度。
在矿洞深处,我们发现了一个小型的生活区,里面有石灶、陶罐和简陋的床铺,墙角还堆放着不少未加工的玉原石。队员们在石灶旁发现了一块残破的丝帛,上面用楼兰文写着一段日记,翻译后大意是:“今日和于阗、精绝的伙伴一起采矿,收获颇丰,晚上一起喝了酒,聊起各自的家乡,约定以后要常来往。”
“这段文字太珍贵了!”沈会长激动地说,“它真实地记录了三国工匠的日常,是文明融合最鲜活的见证。”
我们在古玉矿待了两天,采集了不少矿石样本和文物,然后返回于阗古国遗址的临时营地。晚上,大家围着篝火,分享着这次发掘的收获。阿不都给我们讲起了于阗的民间传说:“老人们说,于阗的玉石是神山赐予的礼物,能带来和平与繁荣。现在看来,这个传说不是空穴来风,于阗的玉石确实促进了三国的交流与融合。”
我掏出爷爷的日记,翻到最新的一页,写下:“于阗古国遗址发掘完成,发现于阗、楼兰、精绝三国同盟的玉册及大量融合文物,证实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度交融。”
第二天一早,我们收拾好营地,准备返回库车。临行前,阿不都指着远处的雪山,说:“翻过那座山,就是莎车古国的遗址,那里曾是西域的文化中心,说不定能找到更多关于西域诸国融合的线索。”
沈会长看着地图,若有所思地说:“莎车古国在《汉书》中被称为‘西域大国’,与于阗、龟兹等国关系密切,确实值得一探。不过咱们得先把这里的文物运回库车,交给博物馆妥善保管,然后再做下一步计划。”
越野车驶离于阗古国遗址时,我回头望去,夕阳下的遗址像一座沉睡的巨人,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辉煌。车窗外,玉石矿渣在阳光下泛着微弱的光芒,像是在为我们送行。我知道,这次于阗之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探寻西域文明的脚步还远未停止——莎车古国、疏勒古国、焉耆古国……还有无数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揭开。
爷爷的玉佩放在手边,温润的触感传来,像是在鼓励我继续前行。我看着窗外不断倒退的风景,心里充满了期待——下一站,莎车古国,我们来了。
越野车翻过昆仑山余脉的山口时,挡风玻璃上突然溅上几滴雨。阿不都伸手抹了把玻璃,笑着说:“莎车的雨金贵得很,一年下不了几次,你们一来就下雨,是好兆头。”车窗外的景色渐渐从戈壁变成绿洲,成片的核桃树和巴旦木树在风中摇曳,远处的村庄里飘起袅袅炊烟,和于阗的荒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