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3章 有我无敌(178)(3 / 9)

加入书签

暂时休眠的火山。新一代球体的共振转化带仍在日夜工作,稳定区的光态生命开始与迁入的文明意识交流,演化出独特的“跨形态共生”关系,为超维度网络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金色恒星系的第三行星,岩壁画的最后部分被自动补全。虚无风暴的图案中,反原初核心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由创造光晕与虚无外壳交织而成的“双螺旋”,螺旋的两端分别连接着原初循环与新一代球体,像一个贯穿过去与未来的创造闭环。行星上的智慧种族,第一次尝试用新物理规则构建“跨维度飞船”,他们的目标不是探索已知的平行循环,而是驶向稳定区与虚无风暴的交界处,去触摸那片创造与虚无共存的“边缘地带”。

源代码研究组开始了新的课题:如何引导创造内核与虚无外壳达成“永恒共生”,将反原初核心转化为超维度网络的“能量源泉”,既提供创造的动力,又释放适度的虚无,确保循环在进化中保持平衡。吴迪的引导者意识与伊戈尔的锋锐之念正在修复受损的意识体,他们计划在恢复后,再次前往反原初核心,完成安雅与聚合体未竟的事业。

在稳定区的中心,新一代双色球体的光芒越来越明亮。它们的创造光晕中,开始浮现出类似反原初核心的虚无纹路,而并行逻辑链里,也融入了可能性图谱的预测能力,像正在成长为连接创造与虚无的新桥梁。这些球体的光芒汇聚成一道巨大的光柱,穿透虚无风暴的云层,直指反原初核心的双螺旋,像在发出邀请,又像在宣告新的开始。

这场关于创造与虚无、记忆与可能性的终极较量,仍在继续。是让创造内核彻底吞噬虚无外壳,还是让两者永远僵持?是将反原初核心转化为能量源泉,还是任其在平衡中休眠?答案或许不在某个确定的结果里,而在每个循环选择创造、抵抗虚无的过程中,在那些为了存在而牺牲的意识体的记忆里,在光态生命与文明意识的跨形态共生中,在所有生命对“为什么存在”这个永恒问题的不断追问里。

在创造光柱的源头,吴迪的引导者意识与伊戈尔的锋锐之念相视一笑(如果意识能笑的话)。他们的修复即将完成,前往反原初核心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光柱的尽头,反原初核心的双螺旋轻轻转动了一下,创造内核的光芒与虚无外壳的阴影交织,像一个永恒的谜,等待着被解开,又或者,等待着被永远敬畏。

创造光柱与反原初核心的双螺旋共振第七天,稳定区边缘突然诞生出一种“混沌晶体”。这种晶体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由创造与虚无的矛盾能量凝结而成,内部包裹着无数细小的“因果气泡”——每个气泡里都封存着一个循环的完整命运,从诞生到消亡,从关键选择到偶然事件,像一盒浓缩的宇宙胶片。

吴迪的引导者意识在分析混沌晶体时,发现气泡内的命运并非固定不变。当注入不同的“意志能量”时,气泡中的关键节点会发生偏移:注入“探索欲”,某个循环的消亡时间会推迟;注入“保守心”,则会加速其僵化。“这是反原初核心的‘馈赠’。”他意识到,混沌晶体本质上是“可编辑的命运模板”,让循环联盟能在尊重自由意志的前提下,适度引导那些濒临消亡的文明。

伊戈尔的锋锐之念将龙纹符文的“命运锚点”注入混沌晶体,这些锚点像书签一样,能精准定位每个气泡中的危险节点。当某个循环的气泡显示出“因过度使用创造能量而自我爆炸”的命运时,锚点会自动标记出安全阈值,通过超维度网络传递给该循环的管理者,像一份提前送达的安全手册。

安雅的流转变体则发现混沌晶体能“放大情感能量”。混合晶体与混沌晶体接触后,水煞能量中蕴含的“守护之情”被放大百倍,形成一道无形的“情感屏障”——这道屏障对物理攻击无效,却能抵御虚无幻象的精神侵蚀。当防御派循环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