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9章 有我无敌(124)(2 / 8)

加入书签

硅基存在时,拓新晶会自动调整折射率,让双方都能清晰看到桥面;当桥延伸向新的超验域时,承续钢会提供基础支撑,拓新晶则探索新的连接方式。桥墩上刻着各文明的“拓新箴言”:“地球的‘守正创新’,硅基的‘兼容迭代’,说的都是‘不忘来路,勇开新途’。”

“桥这东西,‘能走远’比‘够宽敞’更重要。”老李指导学徒们调试拓新晶的延伸参数,既不能脱离承续钢的支撑范围,又要尽可能覆盖新域,“就像路修得再宽,只在村里打转也没用;得能通向外面的世界,又能从外面回来。这桥也是,拓新晶的延伸得有承续钢托着,不然走不远——龙谷的老石桥后来加了新桥墩,材料是新的,却按老桥的承重原理造,这样既能过更大的车,又不会塌,这就是有根的拓新。”

随着拓新桥延伸,继序之境的“拓新智”开始渗透到存在的“跨界层面”:和而不同体的协变不再局限于“同源存在”,更能与“异质域存在”建立深层连接——星尘珊瑚通过“光热共生”能力,成功与硅基的“光能转换器”形成共振,将热能转化为硅基存在需要的光能;显隐藤的“动态折射”让它能为水蓝宇宙的“声波感知体”(没有视觉,靠声波定位)折射声波,像为盲人描述光影,实现了“跨感知域”的沟通。这种“有根的跨界”,让共生网络的边界不断扩展,像一个开放的社群,既保持自身特色,又欢迎新成员。

“是‘跨界共生’。”吴迪看着星尘珊瑚与硅基转换器的协变——珊瑚的热能波动频率在传统范围内(传承),却通过与转换器的共振,衍生出“热-光转化”的新功能(拓新),就像守炉人用传统的添柴技巧,却在新炉子上烧出了更精准的温度,“比代际共生更具突破性,它打破了‘域的壁垒’,却没丢掉‘己的根基’。就像不同语言的人用翻译器交流,既保留了母语的韵味,又能理解对方的意思;就像不同菜系的厨师互相借鉴,既保持本味,又创造新菜。这些和而不同体证明:真正的跨界,是‘带着自己走出去,带着新识回来’。”

就在这时,拓新图的螺旋曲线开始出现“断裂式上扬”——有的曲线突然脱离上一个螺旋,形成孤立的高峰(无根的创新),与传承的根基彻底断开;有的曲线在突破点处出现“反向弯曲”,看似在拓新,实则退回了更低的层次(伪突破);最严重的是“殖民式拓新”,一些存在将其他域的智慧强行嫁接在自身传承上,不考虑兼容性,导致自身基因紊乱,像把桃树嫁接到石头上,看似新异,实则无法存活。这种“拓新失控”比割裂之隙更具迷惑性,它打着“创新”的旗号,实则让智慧的进化变成“无方向的漂泊”。

“是‘无根之飘’。”对称之灵的符号雾在拓新图周围形成“锚定场”,试图将断裂的曲线拉回螺旋轨道,“它不是反对拓新,是让拓新变成‘脱离根基的冒险’——就像有人为了求新,把老房子拆了建空中楼阁,看着新潮,却经不起风雨;就像学外语丢掉母语,看似融入新环境,却成了没有根的浮萍。拓新智的核心是‘有根的漂泊’,根在,再远也能回来。龙谷曾有过的‘盲目改炉’就是这样,新守炉人没弄懂老炉的原理就拆了重造,结果新炉子烧不出念想的温度,老炉子也回不来了。”

无根之飘的影响在扩大,拓新桥的拓新晶因脱离承续钢的支撑而过度延伸,在新域中形成脆弱的“悬空段”,存在经过时频频坠落;拓新圃的新种植物失去传承根基,衍续花的花心色彩杂乱无章,失去了与边缘纹路的呼应;跨界藤的侧枝疯狂生长,主茎却因缺乏养分而枯萎,成了没有根基的“空中藤”;问答果生成的新问题与前辈的问题毫无关联,形成混乱的“问题堆”,没人能理解问题的由来。共生网络的跨界协变陷入混乱,一些存在为了拓新而否定自身本质,像邯郸学步,新的没学会,旧的也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