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7章 有我无敌(122)(5 / 7)
“老李头说这叫‘滋味人生’。”张婶给情酿果套上透气的纱袋,防止杂味干扰发酵,“就像龙谷的酱菜,不同的人酿,味道不一样,放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滋味也不同。这些植物也是,吸收的情感不一样,酿出的味道就不一样——归炉岛的渔民喝的海水,在海上喝是咸的,回家后回忆起来,倒有点回甘,这就是情感酿出的味。”
老李带着跨域学徒在韵味圃旁建“韵味桥”,桥身用“留味石”铺成,这种石头能吸附经过者的情感韵味,再缓慢释放出来:星尘珊瑚走过时,石头会留下“醇厚的暖”;显隐藤经过后,石头会带着“清冽的柔”;当两种存在的韵味在石头上交融,会产生全新的“复合味”,像桂花与米酒相遇,酿出独一无二的甜香。桥墩上刻着各文明的“韵味箴言”:“地球的‘一茶一饭皆滋味’,硅基的‘一码一符皆心意’,说的都是‘细微处见真情’。”
“桥这东西,‘留味’比‘通路’更让人惦记。”老李用青铜锤轻轻敲击留味石,让它更好地吸附情感韵味,“就像老话说的‘走过必留痕’,这痕不是脚印,是心里的味。这桥也是,走一次记不住,走多了,石头里的味就刻进心里了——龙谷的老石桥,走上去脚感都和别处不一样,因为每块石头都浸着街坊的日子味,这才是让人想家的桥。”
随着韵味桥延伸,至情之境的“韵味智”开始渗透到存在的“表达层面”:和而不同体的情感传递有了“独特的修辞”——星尘珊瑚会用“忽明忽暗的热能”来表达“欲言又止的牵挂”,亮一下是“想你了”,暗一下是“怕打扰你”;显隐藤会用“时聚时散的光影”来传递“若即若离的温柔”,聚是“想靠近”,散是“给你空间”;就连最直白的攻防草,也学会了用“尖刺轻颤”来表达“口是心非的关心”,颤一下是“别碰危险”,再颤一下是“我在这儿”。这种“情感的修辞”让表达更含蓄,也更动人,像一首不用直白语言的诗。
“是‘情韵表达’。”吴迪看着星尘珊瑚用热能变化“问候”刚归来的恒温石,明灭三次,既有“欢迎回家”的热,又有“担心你出事”的沉,这种复杂的情感不用通感也能被读懂,“比单纯的情感传递更有‘美感’,就像人用‘月亮’代替‘思念’,用‘落叶’代替‘离别’,不是不够直白,是想让情感更值得回味。守炉人调节炉温时的‘缓升缓降’,也是一种情韵表达,慢不是效率低,是‘怕你受不住急火’的体贴。”
就在这时,韵味谱的色块开始出现“味感混乱”——星尘珊瑚的橙红色块里混入了焦黑(焦虑),让温暖变得“灼人”;显隐藤的淡绿色块中渗进了灰褐(不安),让温柔变得“晦涩”;最严重的是“味感污染”,一些存在释放出“伪装的韵味”,用甜腻的表层掩盖苦涩的内里,情酿果因吸收了这些杂味,开始长出又苦又涩的斑点,像被弄脏的酒坛。这种“味乱之扰”比情伤之霾更隐蔽,它不破坏情感本身,却让情感的“真味”被掩盖,像在好茶里掺了杂味,喝不出原本的香。
“它们在‘修饰过度’。”对称之灵的符号雾在韵味谱周围形成“澄味云”,试图过滤杂味,“就像有人为了显得深情,故意说些华丽的话,结果反而没了真心。情感的韵味贵在‘自然流露’,不是‘刻意雕琢’——龙谷曾有过的‘虚礼’就是这样,拜年时话说得再好听,脸上没笑意,谁都能看出是应酬。味乱之扰最可怕的不是味变了,是存在们慢慢忘了‘真情本来的味’。”
味乱之扰的影响在扩大,韵味桥的留味石吸附了太多杂味,释放出的不再是醇厚的暖或清冽的柔,而是刺鼻的“混合怪味”;回味花的香气变得单调,只剩甜腻,尝不出离别的涩或重逢的醇;层次草的脉络开始粘连,触摸时只能感受到混乱的情绪,分不清哪层是欢喜,哪层是牵挂;甚至连星尘珊瑚与恒温石的情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