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8章 无畏擒龙(63)(2 / 9)
轮,齿牙间缠着野菊,转动时会发出“叮叮”的响,像天工们在说匠语。
穿工装的老人把自己的铜拐杖头取下来,镶在镇魂碑的顶端,拐杖头的三足鸟在阳光下闪着金光,能照出地火的轨迹,从望月坪的洞口一直延伸到星巢,像条连接天地的铜链。他说这样红泥坳的铜器就永远不会失去地火的灵气,不管过多少年,都能记得自己是用什么火淬的,是为谁铸的。
孩子们在地火的洞口旁种了圈野菊,菊花开得比别处早,花瓣上的纹路是旋转的齿轮,风一吹就发出“沙沙”的响,像在说匠语。货郎的儿子教他们辨认铜器上的匠语,说每个符号都藏着个故事:旋转的齿轮是天工在工作,绽放的铜花是地火在燃烧,飞翔的三足鸟是铜魂在回家。
铜铺的天工图谱最后一页,慢慢浮现出幅新的画:红泥坳的人在地火旁铸造铜器,天工们在星巢里微笑,地火的光和星巢的光在红泥坳的上空交汇,凝成个巨大的铜花,花瓣上既有地上的野菊,也有天上的星轨,还有地下的地火,像把所有的守护和念想,都开成了永不凋谢的花。
谷雨的雨落在红泥坳时,带着股淡淡的铜腥味,雨珠里嵌着细小的齿轮,落在铜器上就开始旋转,给铜器镀上层新的光泽。货郎的儿子举着新铸的铜伞往雨里走,伞面上的匠语在雨里闪闪发亮,映出他自己的笑脸,映出红泥坳的田野,映出星巢的轮廓,映出地火的光芒,像把所有的故事都撑在了伞下,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天。
铜铺的钟声又响了,声线穿过雨幕,往地火的深处传,往星巢的方向传,往所有有红泥坳铜器的地方传。钟声里混着齿轮的转动声、地火的燃烧声、天工的匠语和野菊的清香,像在告诉每个听到的人:红泥坳的故事,从来就不只是红泥坳的,它在地里,在天上,在每个被铜器温暖过的心里,像地火一样永远燃烧,像野菊一样永远盛开,像天工的匠语一样,永远流传,永远鲜活。
雨停时,望月坪的地火洞口旁,长出了第一株铜菊,花瓣是青铜的,花蕊是金色的,花心嵌着个旋转的小齿轮,像天工、地火和红泥坳的野菊,在雨过天晴的阳光下,紧紧抱在了一起,开始续写新的故事,一个永远不会有结尾的故事。
夏至的日头把红泥坳的铜器晒得发烫,货郎的儿子蹲在望月坪的地火洞口旁翻晒铜屑,洞口边缘的齿轮状果实突然“咔嗒”作响,裂开的缝隙里钻出些铜绿色的幼虫,虫身的纹路是串匠语,拼出“天工醒”三个字。他刚要伸手去碰,幼虫突然集体转向红泥坳的方向,吐出些银白色的丝,丝上的反光在地上织出个巨大的茧,茧的轮廓像只蜷缩的三足鸟,表面的纹路正在慢慢变深,能看到星巢的天工们在茧里忙碌,手里举着发光的铜针。
“是天工的‘重生茧’,”穿工装的老人拄着新铸的铜拐杖赶来,杖头的三足鸟眼睛里嵌着地火的铜珠,“我爹的日记里画过,说每百年地火会把天工们的魂魄熔成茧,让他们以新的模样回到红泥坳,当年老铜匠爹见过一次,说重生的天工手里会拿着‘万物模’,能铸出所有见过的东西。”老人用拐杖敲了敲茧壳,壳上立刻显出行匠语,翻译成红泥坳的话是“三日后,茧破,天工归”。
小菊从玻璃罐里跳出来,爪子在茧壳上划出银亮的线,线的尽头,红泥坳的铜器都开始震动,铜铺的天工图谱自动翻到最后一页,空白的纸页上慢慢浮现出个模具的形状,是万物模的样子,模腔里嵌着野菊的花瓣、星巢的星砂、地火的铜珠和银滩的盐晶,像把四海的灵气都聚在了一起。
阿镜举着药书赶来时,书页上的地火图谱正在发烫,原本静止的火舌开始流动,在纸页上画出条金线,从望月坪的地火洞口一直延伸到红泥坳的菜园,金线经过的地方,野菊突然提前开花,花瓣上的纹路是天工们的匠语,拼出“万物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