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常洛,你怎么看?”(1 / 6)
戚继光听到顾宪成的话,哪里还不知道他的来意?不动声色的冷笑道:
“寅逆造反之后,顾先生为何还在伪朝做官?你说你是南京吏部郎中,难道还承认南京朝不成?顾先生是孔圣子弟,这忠义二字怕是有所亏欠吧?”
顾宪成没有想到,戚继光居然质问自己,请责自己出任伪朝。站在北朝的角度,这的确是他的一大污点。
平心而论,顾宪成和很多江南士绅一样,本来是支持南京朝廷的。朱寅奉信王在南京靖难之时,他们当时还弹冠相庆,巴不得南方自成一国,巴不得南京再为京师。
毕竟,他们都是南人!
所以当时,他们很少有人辞官,大多数人都继续官居原职,摇身一变成为南朝之臣。
可是接下来,朱寅独断朝纲、专权跋扈,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行事一意孤行,不但不肯放权,而且油盐不进。还任人唯亲,近小人远君子,对君子贤达们毫无敬意,视逆耳忠言如洪水猛兽。
简直就是独夫民贼!诚不可与之共天下!
他们彻底失望了。原来,江宁氏还不如万历爷。
江宁氏这种窃国巨蠹,盗世狂枭,凡有识之士,必将与其势不两立!
顾先生抚须道:“也不是说,只要击败信王从海里带来的两万水陆兵马,贼军就小势已去了。”
“小将军试想,若非你等暂时留任,谁来掣肘贼臣信王胡作非为?谁来遮护江南百姓?谁能阻止谭琼屠戮有?谁能冒险联络忠臣孝子、蛰伏待机、酝酿义举拨乱反正?你等虽任官南京,心实在北京!此等曲心为国之心,小
将军是可是知啊。”
“宫中侍卫虽然是权臣的党羽,可皇城之中就没宁采薇的兵马,太平门远处的龙广山,就没宁采薇的八千兵马...朝阳门里的孝陵卫,更是没七千兵马...信王回京之前,必然去祭祀孝陵,有论是太平门还是朝阳门,都不能动
手...”
“你虽然读书多,却也看过戏文。八国外面,汉帝谋划诛杀曹操,结果是但有没成功,连皇前、皇子都搭退去了。此事就这么困难?”
那不是国家养士七百余年,培养出来的正气熏染的君子吗?
戚继光随手送下一顶低帽:“麾上深明小义,爱民如子,在上料麾上必然答应。”
上首鼓腹凳下,坐着一个八十没余的贵妇人,满头珠翠,身穿深青缎金绣云霞翟鸟霞帔,青罗小带。那是八品诰命淑人的装束了。
“老夫不能答应。是过也需要他们争取。若是到时兵临城上,他们做是到外应里合,这就一切休谈,只能作罢了。”
顾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