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如此肺腑,当真骇人听闻(2 / 6)
身影。
努尔哈赤!
朱寅顿时作出欣喜之色,微微点头致意就若无其事的移开视线。努尔哈赤也微微点头示意。
这种场合下,两人当然不能相认交谈。
朱寅看努尔哈赤时,也看到了蒙古察哈尔部、女真叶赫部的使臣,发现这些使臣的神色有点不屑。
朱寅转而一想就明白了。
他们想必不止一次参加大朝,也知道皇帝不会驾临。他们因此对大明心生轻视。
也是,一个皇帝懒政到长期不上朝的天朝,算什么天朝?
实际上,万历不上朝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国内的。还影响到了外藩、胡人、土司对明朝的态度。
甚至就连西方洋人,都因为万历长期不上朝,对明朝心生轻视。
此时,负责维持礼仪的纠察御史,拿着册簿毛笔,前后左右的逡巡,准备记录仪态不整的行为。
大汉将军们的仪仗早就全部设好,钟鼓司已经奏乐了,可就是没有皇帝的车驾卤簿来到。
但见奉天门正上廊下的御座金台上,空空如也的照样没有皇帝的身影,只有打着伞盖的大汉将军。
群臣都习惯了。
实际上,如今早朝还有这么多人,也得益于张居正时期振作之气的遗风。
张居正以前,朝臣们非常懒惰,无故不上朝者最多时超过千人,坊间戏言“早朝钟声一响,万余乌鸦飞起,可谓鸦朝。”
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此,可不仅仅是皇帝懒惰,百官也不遑多让。百年来也就张居正新政振作了一回。
此时静鞭再一响,群臣一起舞蹈下拜,对着空荡荡的金台御座,行叩拜之礼。
若是在以前,皇帝上朝时,就应该说平身,然后象征性的听群臣朝贺一翻,无非是海清河,天下太平等等,说几句场面话之后,就宣布散朝。
可是如今没有皇帝,群臣也懒得再说这些奉承话。
等到礼毕,众人一起平身,就只等散朝的静鞭声了。
然而就在此时,忽然科道官中出来一个官员,手捧一道奏本,大声说道:
“臣,兵科给事中孙羽侯,当廷弹劾光禄大夫、少保戚继光贪墨军饷、收受贿赂,超额豢养家丁事!还请通政司呈递御前!”
群臣闻言皆惊,一起回头看着孙羽侯。
在朔日大朝当廷弹劾?过分了吧?
朔望大朝就是礼仪朝贺,并不议事,眼看就要散朝出宫了,你却突然来个当廷弹劾?
国朝弹劾大臣,有面参,有状劾。面参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