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老虎!我在这!”(4 / 8)
bsp; 军,慰劳艰苦,一体如制...钦此!”
朱寅等人倒也罢了,很多将士根本听不懂,只听懂了皇帝自己不来,却说自己犹如亲临,然后就是告慰太庙,献俘午门,再就是犒赏出征将士。
说了半天,就是这个意思。
没了。
罗万化念完了文绉绉的圣旨,兵部尚书石星又取出一份札文,念道:
“陛下知人善任,命将得人,破格特简御史朱寅,赐之玺书,爱提戎务,寄之间绥,却谗不受,耆定尔功。岂不闻不捐唐,玉汝于成,是以数月之间,西北熄烽,凶逆授首。此乃云龙相从,自古君臣际遇之佳话,罕有此者
tb...“
将士们听了这个,都是有点莫名其妙。
但是朱寅和戚继光等人却知道缘故。兵部的这道札文,也算一道程序,意思是颂扬皇帝会用人,才有此大胜。
说到底,还是为了彰显‘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臣子军功再大,首功也是皇帝的。
当然,如果皇帝亲自来郊迎,那就不需要这个应景了。可是大明皇帝懒惰,城都不愿意出,大臣们也只能多这一出,提醒将士们,皇帝功劳最大。
等到大司马继续絮絮叨叨的念完这道兵部札文,朱寅立刻笏在腰,站起来拱手说道:
“赖皇上洪福,天纵神武,是以文谟武略众正盈朝。忠诚纯迈之臣慷慨许国,精忠报国之士错出不绝。文臣督师,皆能躬亲上阵。武将临敌,无不张扬矜奋。三军孔武之勇,将士介胄之气,喷薄而出也。”
“今圣天子在上,简书非常之遇,是以此战之胜不在西北,不在臣等之幕府,而在庙堂之上,圣谟之中也。”
“揽辔请缨、代天巡狩者微臣,而衮衣西归、风禾尽起者,实陛下也!”
等朱寅说完了这段归功皇帝的应承话,这个环节也就结束了。
两位尚书一起拱手道:“制军辛苦,大将军辛苦,将士辛苦,这便进城吧。请上马!”
朱寅和戚继光一起拱手道:“大宗伯请!大司马请!”
随即朱寅等人重新上马,率领大队人马和驼队,在文武百官的瞩目之中,在堂皇的镜乐声中,煊煊赫赫的骑马进城。
此处有古诗为证,却是:
“金鼓喧阗尽日闻,欢声雷动及军门。六师斩馘知无算,驼马驱来动百群。”
这是凯旋将帅的荣耀,接受百官和百姓的瞩目礼,十分拉风。
当然,朱寅还是很谦虚的。他虽然骑在白马上,成为万千瞩目下最抢眼的少年,可还是不断拱手对两边的百官、百姓行礼,目光一边在人群中搜寻。
百官看到年仅十五就凯旋献俘的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