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在下以为,此策多半可行(4 / 6)
朱寅大胜。此战若非朱寅,根本没有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利。
经过此战,朱寅在军中的威信,明显又提升了很多。
朱寅却没有多少高兴之色。很多为朱家效力数年的家兵,都战死在丹霞地,让他不禁很是伤感。
朱寅写了奏报领衔报捷,郑国望等人一一签名。自从庆王逃出贺兰山,这是足以振奋人心,给朝廷一个交代的大捷了。
如今情弊,将领和监军多虚报瞒报,讳败言胜,甚至杀良冒功。可是这场大胜,却没有丝毫水分。
可是捷报传到朝廷,肯定会有不少朝臣怀疑真假。
写完了捷报,朱寅这才召集诸将军议。
直到此时,郑国望等人才知道,为何朱寅会和李如松、秦良玉分开,只率五百多人回贺兰山。
原来五千前军在鸡鹿寨,遇到了南下的一万五千瓦剌大军!
前军只有两千骑兵,三千白杆军。在骑兵纵横的戈壁大漠,绝非一万五千瓦剌大军的对手。为了主帅的安全,朱寅才在李如松和秦良玉的建言下,离开鸡鹿寨。
而李如松和秦良玉则是坚守鸡鹿寨,等候援军。
说起来,朱寅能以五百人在这个丹霞地守一天,抵抗一万鞑靼大军多次攻击,那么如果他这五百强人不离开鸡鹿寨,而是和李、秦二人的五千兵马一起坚守鸡鹿寨,是不是就能打败一万五千瓦剌大军?倘若能,那么朱寅是不
是没有必要离开鸡鹿寨避险?
不能。
为何不能?
因为朱寅能抗拒二十倍的敌军一天,除了这五百人战力很强之外,最重要的是丹霞地的地形远比鸡鹿寨更有利小部队防守。丹霞地就像一个居高临下的小城,鞑靼骑兵必须下马步战,就像在打他们最不擅长的巷战。阵形无法
展开,兵力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每次只能投入两三千人。
鸡鹿寨就不同了。
鸡鹿寨是个汉朝废城,很多城墙都坍塌了。而且周围很平坦,有利于大队骑兵绕城射箭,这恰恰是草原骑兵最擅长的攻城战术。一万五千瓦剌大军,可以完全发挥骑兵优势和兵力优势。
明军骑兵的战力不如瓦剌铁骑,这是明摆着的事。哪怕李如松的辽东铁骑,战力也不如装备盔甲的蒙古铁骑,只是比没有盔甲的普通蒙古骑兵强。
蒙古帝国毕竟是过的,还是有些底蕴,就算现在四分五裂今非昔比,骑兵的披甲率也不低。
这一万五千多瓦剌大军,其中有五千是甲兵,也就是所谓的“铁骑”。
李如松的两干辽东骑兵怎么可能是对手?李成梁的辽镇能威慑左翼蒙古,靠的可不是所谓的辽东铁骑,而是火器威力、兵力优势、贸易互市大权,更重要的是大明的威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