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两不相负!(4 / 6)
nbsp; 朱寅一看,果然是自己家的奴仆,数十人个个穿的狗熊也似,穿着防滑的钉子鞋,正在溧水上采冰。
但见一尺多厚的冰被采冰人辛苦的凿开,撬出,装上冰筏子。
在溧水采冰的人家,整个青桥里也就寥寥几户,非富即贵,倒是不用产生纷争。
其实金陵自古以来的顶级权贵,多在横塘(莫愁湖)和桑泊(玄武湖)采冰。
朱寅点头道:“正是我家采冰人。数十人采冰十万斤,冰面上劳作数日,明年夏日又能有多少冰可用呢?”
“好冰!好冰!”毛文龙说道,随即口气一转,“但的确也是辛苦。”
朱寅望着冰河,想的却是更多。
溧水清澈舒缓,严冬结冰逾尺。如今可是小冰河时期,海南岛都曾大雪封山,两广经常千里雪飘。南直隶每年冬天冰天雪地,更是有些苦寒的意思了。
大明近三百年就是四个字:霜雪成灾。
明朝水果贵,猪肉比牛羊肉贵,就是因为小冰河。
而且朱寅知道,小冰河会越来越寒冷,接下来一百多年更冷。
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灾难和动乱。
哀生民之多艰难啊。
可是同期的西方列国,却占领了热带地区的南洋、澳洲、南美、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
有了这些热带地区的资源,西方世界转移了小冰期的风险。
朱寅看向了南方,那是南洋的方向。
南洋!
唯有拿下南洋的产粮区,将南洋变成华夏的鱼米之乡、海上庄园,才能安然度过小冰期。
毛文龙看着朱寅的神情,忽然感到这个大明神童高深莫测。
毛文龙不知道朱寅想什么,却看出了朱寅的那种和年纪极不相称的寂寞、幽远、空茫。
他骑在马上,清稚的背影在风雪如同一座雕塑,一块石碑。
无边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他黑色的狐裘,可是他却岿然不动。
这一幕似乎定格在天地之间,遗世独立。
毛文龙心中一颤,再也没有丝毫犹豫的滚下马背,扔掉马鞭,单膝跪下说道:
“毛文龙愿跟随朱郎,效力鞍前马后,绵尽微薄!文龙愿奉朱郎为恩主,此生不渝...”
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绝无可能科举入仕。要想做出一番事业,只有马上建功立业,这也是他的志向所在。
可是在国朝,必须要有文官的扶持,武将才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没有文官恩主的抬举,他什么也做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