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认同(3 / 4)
下女子一个官府靠山,让她们在娘家不被弃、在婆家不被欺,老来有归宿,难道不也是守这宗旨?”
他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感慨:“这便是它的魅力,不管过多少年,不管朝堂换多少人,只要有人还想着护弱,还想着让每个弱势群体都有所养、有所依,便是在走大同的路。
这话可不是空论,既是陛下这些年在朝堂上,反复强调的宗旨,更是咱们大庆朝百余年来,能稳稳守住这万里江山、让百姓安居、四海归心的根本所在啊。”
两位文坛儒宗这番掷地有声的话,像一盆清水泼在朝堂上。
那些原本抱臂中立、不偏不倚的官员,纷纷暗地垂了垂眼,眼底的犹疑渐渐散了,露出几分清明与赞同来。
是啊,虽说“女子干政”的旧念根深蒂固,可温以缇这番话,句句戳在实处。
谁家没有母亲姐妹?谁没见过世道对女子的苛刻?
只要心里存着几分公道,就没法否认她的理。
从前对温以缇不满,不过是被“男尊女卑”的偏见蒙了眼,如今连国子监祭酒和翰林院掌院都点了头,足见她走的是正途,不然怎会引得起这般共鸣?
再看殿中那女子,年纪轻轻,当着满朝比她年长数十岁的官员,依旧脊背挺直、应对从容,半分不见怯色。
这样的人,怎不算传奇?
怎配不上站在这朝堂上?
念头转过,那些中立官员便不再沉默,接二连三地出列附议,声援温以缇的主张。
一时之间,朝堂上除了仍惦记着争抢养济院权柄的势力,以及冯党一系,竟再无反对之声。
温以缇面上掠过一丝满意,可下一刻,脑袋却猛地一阵发晕,眼前景物都晃了晃。
糟了!先前为撑着精神吃的药,药效怕是过了。
在朝堂上唇枪舌战这么久,早已耗光了力气,此刻四肢都隐隐发虚,透着股难掩的颓势。
她暗中咬了咬舌尖,尖锐的痛感让混沌的脑子清明了几分,又深吸两口气,强行稳住发软的手脚,目光稳稳投向龙椅上的正熙帝。
她清楚,如今虽得朝臣支持,陛下或许会认同她的初衷,却绝不会全盘应允。
帝王心术,从不会任由臣下事事顺着心意来,总有几项请愿会被驳回。
定了定神,温以缇依旧朗声道:“启奏陛下,臣耗时编撰医书、蒙童启蒙书、急救方书,还有耕种农书,并非心血来潮,只因深知书以载道,法以利民。文字传得远,道理才能入人心,律法才能补疏漏。臣虽非全才,做不到事事精通,但于医道救人、蒙童开智、耕种养民,乃至其间关联的地方治理之法,倒还略懂几分,也敢说有几分心得。
而西北之地养济院,已开建数年,这些年递回京的报书,陛下案头应是叠了厚厚一摞,您都是看在眼里的。底层百姓日子渐好,饿死、冻死、病死的人一年比一年少,这早能证明养济院的本事。臣是养济院的创始人,是受了万民伞的人。这伞是百姓信臣,陛下信臣,臣便不能负了这份信,请陛下恩准!”
温以缇攥紧了袖中拳,指甲掐进掌心,才勉强撑着不晃。
铺天盖地的眩晕裹着乏力感涌上来,眼前的殿柱都在转,连维持站姿的体面都快撑不住了。
她身边的几位尚书先变了脸色,彭阁老更是眼睛跳了跳,温老爷站在稍远些的地方,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下大家都反应过来,这丫头是久病初愈,在朝堂上唇枪舌战了这许久,许是早把力气耗干了。
可她偏着头,连眉峰都没蹙一下,半声苦都没哼,这份硬气,殿里多少七尺男儿都未必及得上。
龙椅上的正熙帝,目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