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两派之争,常峰(2 / 4)
带刺,细究起来却全是捕风捉影。
弹劾的官员们捧着所谓的“证据”,小心翼翼地呈给一旁侍立的裘总管。
那纸张薄如蝉翼,上面的字迹却被他们刻意写得厚重,仿佛这样便能添几分分量。
裘总管接过时,指尖微顿,随即躬身转呈给龙椅上的正熙帝。
正熙帝眼皮都未抬一下,只漫不经心地抬手,让那叠纸落在御案一角。
温老爷立在阶下,听完这些弹劾,非但没有半分慌乱,反而朗声道:“陛下明鉴!臣家中下人争执一事,当日京兆尹已查清原委,是对方寻衅滋事,下人不过是自卫,何来纵容一说?
至于采买讨价还价,臣府中用度一向依规而行,与商户交易公平公道,何来苛责?至于告假频繁,臣近日确有家事急务,若仅此便算罪名,那朝中文武怕是人人都要被安上这罪名了!”
他声音沉稳有力,每一句都掷地有声,将那些轻飘飘的指控一一戳破。
就在此时,人群中忽然有人转向崔家方向:“陛下!有人来报,大理寺崔少卿家中四子苏州知府崔衍,近日与江南盐商往来过密,盐铁乃国之重器,崔知府身为父母官,这般私交怕是不妥吧?”
这话一出,崔彦立刻上前一步,目光冷冽地扫向说话人:“陛下,臣四弟与江南盐商往来,早已禀明朝廷,皆是为核查盐税账目,有公文可查,有同僚可证,何来私交过密?此等无据之言,怕是有人想借机搅乱朝纲!”
温老爷见状,也顺势接话:“崔御史所言极是,核查账目乃公务,岂能与私交混为一谈?倒是某些人,不去追查实据,反倒在此搬弄是非,其心可诛!”
两人一唱一和,将那些分散的弹劾一一挡回。
早朝的气氛渐渐变了味。起初还是零星的弹劾,渐渐地,彭阁老麾下的官员开始出声附和温老爷与崔彦,言辞间直指弹劾者是“借题发挥,扰乱朝堂”。
“依臣看,温侍郎与崔知府行事并无不妥,倒是某些人揪着细枝末节不放,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彭阁老座下一位老臣沉声道。
这话立刻引来了冯阁老势力的反驳:“此言差矣!朝廷纲纪岂容轻忽?便是细枝末节,也该严查到底,否则何以正风气?
一来二去,朝堂上的争执已然变了性质。
温老爷与崔彦的应对成了引线,最终点燃了彭、冯两大势力的角力。
双方官员唇枪舌剑,从具体的弹劾内容争到朝堂风气,再到彼此背后的势力纠葛,整个早朝俨然成了两大阁老暗中较量的战场。
朝堂上两派斗得如火如荼,其余势力的官员们则作壁上观,眼底藏着几分看好戏的兴味。
左右是彭、冯两家争夺,他们乐得隔岸观火,坐看局势变化。
说起来,冯阁老一党近来处处针对彭阁老一派,究其根本,无非是冲着那空置的首辅之位。
前任首辅自宫宴遇刺受伤后,便力辞官职,归家休养,这首辅之位便一直悬着。
冯阁老是朝中资深老臣,根基深厚,身边自然聚拢了不少拥立者。
而彭阁老虽资历稍浅,却年轻有为,又靠着门生的路子广纳人脉,在朝野间声望颇佳,也是这首辅之位的有力竞争者。
偏偏正熙帝对此事始终不松口,迟迟不定下人选,这才让两派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今日的早朝不过是其中一角罢了。
另一边,十王爷见那群官员明里暗里都在影射温以缇,早已按捺不住,手在袖中攥得死紧,几次想冲出去辩驳。
可转念一想到什么,又硬生生压下了火气,冷静下来后他朝身旁瞥去。
如今能上早朝的王爷,也就只剩他和七王爷了
↑返回顶部↑